关于她的出身,弄堂里人有许多传说。
她的母亲,一位滑稽戏演员——人们都这么以为,并不知道更早的说法是,文明戏演员——十三岁时,跟一个远房表哥在大世界文明戏班里唱帮腔,串串小孩子的角色。她长相是清丽的,疏眉淡眼,眼型很媚,细长的眼梢甩上去。倒也不是吊眼,而是人称的丹凤眼,笑起来先弯下去,再挑起来。嘴唇薄,上唇边略有些翘。当时正逢周璇红出来,就叫过她一阵“小周璇”。因她的长相有点像周璇,又会唱,但不是像周璇那样的娇嫩的“金嗓子”,而是沙喉咙,班子里人戏称她“水门汀喉咙”,与她细巧的长相并不符的,很是泼辣。难得的是,她会唱各地小调,会说各路方言。申曲,滩簧,滴笃戏,小热昏,评弹,淮扬大班,京剧里的老生;苏,锡,杭,甬,绍,豫,鲁,甚至于广东戏和广东话。沙沙的嗓音,高得上去,低得下来,初听吓一跳,再听听,却觉得收放有余,一点不吃力。而且口齿清楚,吐字伶俐,很得观众喜爱。十五岁时,听说有新办的戏剧学校招生,和班上几个小姊妹一起去考。那个年龄,总是到处留心机会,不甘心现状。如她这样,红都红过了,自觉得谙透粉墨生涯,就要闯一闯了。那时节,正流行女学生的风格,她剪了短发,发梢烫鬈了,向里弯。戴一副黑边眼镜,身上穿一件洋装连衣裙,苹果绿的绉纱,泡袖,镶蕾丝,横搭袢的方口黑牛皮鞋,就像女学生演剧里的葡萄仙子。不过,手腕上挂了一个白色的珠包,里边放手绢,粉盒,一支钢笔,一枚骨刻图章,还有一包香烟。这一点角儿的派头并未使她变得老成,反而有种天真的滑稽。她生来小样,与那些十二三岁的考生坐在一处,并不显得年长。考官中有一位,穿了米色西装,脚上皮鞋锃亮,却很“冬烘”地手捧一只水烟袋,像捧鸦片烟枪的手势,呼噜噜抽得水响,沿了坐成排的孩子踱过来。踱到她身边时,操一口苏白问道:小姑娘叫啥个么事?她即用苏白回敬:小狗小猫也有个名字,如何叫“啥个么事”?那考官定住眼睛,看她一时,踱了过去。因戏剧学校实际是京剧学校,招募的是京剧人才,所以她并没进得去,不过,那个问她“啥个么事”的考官,就此认得了她。在难料的世事中,他们将再次碰头,那一回,他于她可真是有着救命恩人的意思了。
她叫过一阵子“小周璇”,又叫过一阵子“小白光”,还叫过一阵子“小田丽丽”。她学谁像谁,但究竟是跟着人后头,要仗着“小”,众人看着可爱。她形容幼稚,到十七八岁时还可权充小孩,但到底是有点勉强了。她也想改改路子,拜了新师傅,给自己定了个名字,叫笑明明。“笑”是“小”的谐音,又含有“滑稽”的意思,还冒了正传的名义,因是师傅名字里的一个字。她出了文明戏班子,去演独脚戏。那阵子正是独脚戏兴盛的时节,文明戏倒日渐式微了。她在独脚戏班里,还是串龙套,不过却没了“小”的优势,不如先前的风光。独脚戏是讲究个“噱”,她正青春骄人,内心多少是不愿拿自己做笑料,就放不下架子,“噱”不出来。虽然有了名字,却挂不出牌去,她当然要感到落寞的。好在年轻,有姿色,再有一些儿过去的名气,在世人眼睛里还是有风头的,就可平衡得失。有个老看客,从她出道以来就钟情她,就像等着她长大,再等着她失意,这时现身了。笑明明当然不会与他当真,倒也不是看他不上,而是不能这么轻易定终身。女演员的前途既是茫然的,又是可望的,总归是个未知,晓得前边有什么等着?但是,夜里散戏后,有个人叫了黄包车等在后台门口,请去吃消夜,礼拜天里有人陪了去量裁做旗袍,替她付几笔账,一同去看电影,吃冰淇淋,听她说说女主角的坏话,总归是有面子的事。所以,两人也好了一阵。茫茫人海,难得有人瞄准她,对她忠诚,很难不动情的。但至多相拥相抱,并未有出格的事。其实女演员并不像世人以为的那样轻率,相反,可说是守身如玉。她们身在男女混杂中,又从戏文习得风月,可能是不多见怪,但却懂得身家性命全在自己一身,不可有半点闪失,于是分外珍惜。这位吃祖产的看客——凡是祖产到了上海地场,就像会缩水一样越缩越小,后世子弟又没练得任何看家本领,手头就大多拮据——这位吃祖产的,尽心尽力,换来小女明星一点真心。两边都是平凡的人,必要遵守世故人情,并不抱有奢望,也都觉得蛮好。所以这是一段颇为平静的罗曼史,包含着理解和体贴。这段罗曼史是以笑明明去香港为结束的。
香港永华电影公司到上海来招演员,她们一伙小姊妹也去应聘。那招生处设在跑马场路上一条弄堂里边,一间汽车间。一半在台阶底下,一半齐台阶,窗户上架了窨井盖样的铁栅栏。坐在里边,只看见窗前人腿交互,扰乱着光线,里面的人脸都是花的。三个香港先生,拥在满屋的俊男倩女中间,快要看不见的样子。人多,也不及说上话,只是交上相片,走过场似地在香港人跟前照个面,就走出来了。一走出来,站在下午四时许的秋日阳光下,砂面墙上映了疏淡的枝条的影,好比是回到人间。第二次去,人就少多了,到的人都是接到通知的,女多男少,在房内坐成一个圈。导演——香港人中的一个,让他们玩小朋友的游戏,抛手绢。一支歌唱完,手绢在谁手里,谁就立起来表演节目。开始彼此还拘束着,一旦玩起来,便放开了,有学猫叫的,有学狗爬的,亦有变戏法,玩杂耍的。笑明明认出其中有一个女生是某电影公司的女演员,演过一些配角。还有两名少年男女,是国立剧专的学生,其时抗战正剧,传说剧专也要关门停办了。正是在这样动荡的时局里,年轻人就更不知何去何从,无论是生计还是事业,都陷于渺茫。手绢传到笑明明手里时,笑明明立起来,表演了一出著名的滑稽堂会戏《搓麻将》,一个人包演绍兴、宁波、江北、苏州四个角色,活龙活现。那三个香港人中间其实有两个是江浙人,所以就听得懂,即便听不懂的那一个,但见娇小玲珑的一个人,能如此爽利有趣,也心服口服了。就这样,笑明明成了有幸考取永华电影公司的四女一男中的一名,不日启程赴香港。那时节,香港在上海人的眼睛里,几近蛮荒之地,落后得很。如笑明明这样,只跑过上海周边小码头的人,以为除上海外,都是乡下,就更把它想成不知道多么土俗的地方。所以,她准备有两大皮箱的衣服,因为要等几件旗袍完工,还推迟一班轮船,落了单。但她到底是早出道,在大世界这样的地方,什么三教九流都见过,就不怯场,一个人坦坦荡荡上了路。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姐出门,自然会有人来献殷勤,两个大皮箱,她几乎没有沾过手,就进了三等舱。有两个去香港转道夏威夷读书的男学生,一个跑单帮的商人,甚至还有一个葡萄牙的白人,轮流陪她吃饭,说话,看海景和船上的电影。一周的旅途非但不寂寞,还过得很得意。只是越近香港气候越潮热,浑身黏滞得很,好像在澡堂里,却没有出头之日。下了船,两个大皮箱自然又上了出租汽车的后车厢,她只将自己翩翩然地入坐车后排,招手与客中伴侣告别,由他们中间的一个推上车门,尽最后的义务,然后车驱入香港的街道。
即便在那个时候,还是战时,香港的夜晚就显露出旖旎的风情。街道是倚着山形逼仄地上下弯曲盘旋,房屋忽出忽没,灯光忽暗忽明,有一种诡谲的美丽。随了渐渐适应周遭的光线与环境,两边的街景变得清晰具体,竟是破败陈旧,多有上海四马路那样的骑楼,骑楼下黑森森的,散发出鱼和土货的腥气。出租汽车按了乘客给的地址停在一幢公寓楼前,笑明明下了车,搬下行李,这时候就真的只剩她自己了。她也不怕,一手提一个皮箱,走入公寓楼的门厅。谁要是见着这样时髦的小姐,登着高跟鞋,却轻巧地提了这么沉重的行李,一定会吓一跳。她走入门厅,被一个老伯拦住了。老伯上身穿一件浅灰制服式短袖衬衫,下边却是一条短裤,脚上趿着木拖板,呱呱地敲着瓷砖地面,走出来问是哪一户的客人。笑明明听得懂一点广东话,甚至还能应对几句,告诉他找几座几室,什么公司。接下来的话就听不懂了,待反复问过几遍,老伯又反复解释几遍,笑明明只觉着头脑糊涂。一周的海上航行没有晕船,此时却支持不住了。她放下箱子,一下子坐倒在箱子上,定住神。老伯先进去,复又出来,手里拿一盒龙虎万金油,让她搽一点。她用手挡开了,只是向老伯要杯水。水端来了,她仰脖将水喝干,然后问老伯附近有没有旅店。老伯指点给她一处,她立起身拎了皮箱就走,尖细的鞋后跟笃笃笃敲着地面,一转眼不见了。
坐在那间仅止四五平方的客房里,惟一一扇窗对着天井,对面大约是厨房,排风扇呼啦啦响着,将热和油烟一同排过来。笑明明坐在床上,想着下一步怎么办。她就是这么一个现实的人,并不怎么追究那永华电影公司是怎么回事,方才在上海好好地招生,回来怎么就倒了?追究又有何用?那几个人是骗子也罢,不是也罢,此时此地又于事何补!先前到的那几个人,也不知去了哪里,根本无从找起。她只是计算身上的盘缠。所谓“永华电影公司”只给了单程,且算得极苛刻,两张行李票还是她自己付的。她本是有一些积蓄,其中大半在上海置办了行头,所余已不多。计算下来的结果是,她必须在香港找事做,至少要积够一张回程的船票。当然,倘若有发展的机会,她亦不会错过。可是,在这举目无亲的香港,言语都不能完全通,她摸得到门吗?她想了诸多问题,并不待想出答案,便倒下睡熟了。接下来的两天,她熟悉了周围的环境,知道拐角处一家粥铺可提供最经济的饮食,也了解到她所处的北角是在香港岛上哪一处位置,她还有兴致去了一趟浅水湾。那就好比是另一个香港,阳光灿烂,海天一色碧蓝,鲜花怒放,五彩的太阳伞绚丽地布在浅色的细沙滩上,外国人,尤其是白种小孩就像透明的橡皮洋娃娃。酒店的装潢非常豪华,广东人的富贵艳丽加上殖民国的古典风格,进出的男女毫不逊于上海的摩登。笑明明是从上海来的,晓得世界分三六九等,一来靠投胎,二来靠人力,所以不顶震惊,坐在沙滩上的玉石围栏上,看着明艳的南国风光,想的依然是下一步该怎么走。一直坐到日落,方才起身离座。余晖将海水染得金红,熔铁一般,外国小孩尖声叫着,赤裸着精白的身子,穿梭在夕照里面。对笑明明来说,全是画中的人和景,与她一无干系。她收起白绸伞,倒掉皮鞋里的细沙,向回走去搭车。到北角住处,天已黑尽,老板在迎门的柜台上喝米酒,下酒菜是一碗烧鸭饭,见她回来,就问要不要让人买便当来吃。她说要,老板便差伙计下楼,不一时,买来一碗牛肉面。她就脱鞋站在柜台前,与老板一里一外地共进晚餐,还喝了老板斟出来的一小杯米酒,主客间就好似有了交情。
这旅店其实就是两套相连的公寓房,老板就是“永华电影公司”所在那楼里,看门老伯的亲戚,所以介绍她到这里住。旅店住的客人大多是内地来的,有做生意,有转道去外码头,现时就还有逃难的。其时住了一家上海人,男人在香港一家小公司供职,女人带两个孩子过来投奔,不料男人在香港另有了家,只能将结发妻安置在旅店里,再两面交涉。那女人倒并不作怨妇状,而是打扮得体体面面,整日出去逛香港,反正花销都是男人的,若不是她用就是那个女人用。比较起来,那男人倒显得凄苦,矮瘦的个子,三十岁的年纪,头发已落得很薄,穿一件浅色西装,因为热,腋窝这里叫汗渍黄了。笑明明看了他,心想:要养小也须掂掂力道。不由说出一声:作孽!那男人正推客房的门,听见这一声上海话,回转身来看笑明明一眼。这才看出这男人长了一双花眼:单眼皮,下眼睑略微肉肿,不笑也笑。但这样的眼睛不经老,稍上些岁数,立刻变成眼袋。似乎他就是要抓紧这短暂的韶华,尽享人生。笑明明甚至在这里还遇到同道,一对从马尼拉来的华人男女,去上海学习西洋戏剧的。在笑明明颇有见识的眼里,这对年轻人不无私奔的嫌疑。因两人年龄相貌虽然般配,但出身显见悬殊。女孩子像是富人家的大小姐,一身学生装束之下,指上却有一枚样式简练大方的钻戒,可不是那类女学生们摆样子的花哨的假货。有一回,房门没关,看见男学生擎着一双女学生的白皮鞋擦油,笨手笨脚,却很虔诚的样子,那女学生只是倚在床上看一本书。男孩子是典型的南洋人,细弱的骨架,窄瘦的脸型,皮色很黑,五官则相当清秀。穿白色西装,头戴白漆铜盆式遮阳帽。这身绅士装越发显出他天真幼稚,是来不及要长大的孩子。还是贫寒人家倾力置办的行头,就好比一份家当,时时要在身上。这两位住了几天便离去了,想来买到了去上海的船票。算起来,就笑明明和那位上海太太是长住,已有两周时间过去了。笑明明将香港岛都跑遍,曾经去中环一家百货公司应聘售货小姐,对方张口就要初中文凭,她哪有?只得退出来。在那些偏僻的后街上,服装厂倒是张贴了招车衣女工的告示,可笑明明又不会车衣。她还渡海去过一趟九龙,九龙的景象似更凄凉,板壁房屋歪斜着,门前污水横流。一旦走入蛛网样纵横密集的巷陌,如她这样装束的年轻女子,便引来许多可疑的目光。有人向她搭话,问是不是找事做?她装听不懂,又装作找人的样子,终于走了出来。这晚,她又坐在旅店柜台前,与老板对饮,不过,下酒菜是她买的,花生米和叉烧。在这地方,老板是她惟一的熟人了。她已经请老板替她当掉两件旗袍,老板将两件旗袍对了当铺窗口一抖,简直满屋生辉。心中很为这小姐惋惜,想她一个漂亮又聪敏的人,不该落到此种境地。有心要帮她,也看出她急迫要找个事做,却不知像她这样的人,能找什么样的事。掂量来掂量去,只有建议她去舞厅做舞女。
老板这样的柴米生计,亦不会有此道上的关系,只是送个主意,再指点几处地点。不料,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笑明明只走了头一家,便成了。她都没想到要搭点架子,再跑上另几家,比较一下。她当即应下,第二日便去应卯了。虽是战时百业萧条,舞厅里倒欣欣向荣,多少是大难临头前的醉生梦死。此时的香港,其实是又一处卡萨布兰卡,各路流民汇入此地,再流往各处。但凡能走动逃离的人或是有钱,或是有脚力,在这中转客居的地方最合适做什么?做舞客。过客中上海人占不小的比例,所以,像笑明明这样的上海小姐,就顶受欢迎。可是,谁也不会想到,笑明明会说唱演剧,出得来趟,却不大会跳舞。在上海时,与那痴心郎去过几回舞场,但都是他就她。灵巧轻盈的她,下到舞池里就木了,非是同她跳过不会知道。踩过几回舞客的脚,又撞过几回人,便是坐冷板凳多,下海少了。一半时间,是坐在边上,用手中可数的几张舞票当扑克牌摆着玩。这舞厅的规矩和上海一样,凭舞票关饷,像她这样,自然不会丰裕,只够在那客栈里继续住下去,回上海的船票是谈不上的。
她所在的舞厅,位于铜锣湾,属中上等,当然不能比上海百乐门、仙乐司的排场,但人气亦相当旺。底下几层是百货铺面,顶上几层是民居,窗户对了马路,市声涌进,舞曲的间歇便漏进的电车声。灯光稠密,不是说明亮如白昼,却是热闹喧腾的夜色。红绿黄紫的霓虹灯,颜色总是乡气,还是暗色,可团在一起,你灭我闪,是一派俗间的烁烂。那些舞客,亦都有一种乡气,尤其是本地的,多是黑,瘦,土。广东人的脸型,似乎多是谋生计、苦劳作的现实的人相,特别不适于声色的场所。内地来的客人呢,亦多是封闭长久,这时来开眼界的,带了内地人的畏缩或者鲁勇。有一些老舞客,派头要大一些,却又有自己的老相识,跳不了几曲便双双消失。所以,笑明明的受冷落,一是因为舞技生,还是因为她骄傲,也活该她兜不到生意。不过,这也是笑明明有脾性的地方,到什么境地都不落相,有自恃。转眼间数月过去,回上海几成泡影。上海也不会有人记挂她,像她们这样,从小进了班子,与家人便没了往来,好比是没有父母的人。身在香港,却人地两疏,做舞女都是用了别名,“笑明明”这名字太没有性别,没有艳色。于是,在闹哄哄的人世里,她这个人就好像丢失找不到一样,无声无息。然而,不曾想到,有一个人倒还记着她。当然,光是记着不行,还要有机缘,有机缘遇着她,将她从茫茫人海里捞出来。这个人就是多年前,戏剧学校招生,问笑明明叫“啥个么事”的人。
这人是个纨绔,家里开面粉厂,在产麦区徐州买了地,租给农户种,将收成运来上海加工,销往全国及东南亚地区。父祖辈因是做实业的,思想比较开明,对子弟们并不仅限于经商承继家业,而是鼓励他们受西方科学教育。这大约还是从动荡的时日里得来经验,万顷良田一夜之间都可易主,身有一技之长倒能确保衣食。所以下一辈里无论男女都读公学,男孩子或学机械,或学铁路,抑或学化工,大多出洋留学。女孩子择婿也是往洋务那一派上走。惟有这一人,很没出息。书也读了,却不用心,喜欢的是文艺。家里长辈最厌的就是这类无用又会移性的东西,明令禁止他往片厂、大世界、戏院子里去。可腿脚长在他身上,又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管是管不住的,于是又想开了,就当他是田里的稗子,反正也不承望他什么,随他去了。他得了大自由,干脆表面文章也不做了,自己停了学,专门搞文艺。他在这方面实也没什么才艺,只是热心和喜爱。但这样也好,他对戏曲艺术就没什么高下贵贱的偏见,一律都敬仰,只要是唱做弹跳,与实际生计无关的,虚拟的,空想的,假作真、真作假的东西,他全盘收下。他虽然哪样都不会,喉咙是哑的,长相瘦、干、黄,摆样子都不成,但他有他的长处。他懂得人情世故,这就有些“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的意思了。尤其是文明戏,不像京昆有程式,有传继,平白一个幕表,全凭着演员自己生发情节。他就给演员说戏,也不是针对性地说,而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说了也不取报酬,班子都很穷,又从来没有“导演”这样的空额,所以反是他请客茶水,甚至到馆子里开一桌。因他说起来有瘾,就怕无人听。他这样的角色,有那么一点北京的齐如山的意思,不过齐如山是前朝遗老,有文墨底子,通的是国剧,又有际遇,碰上梅兰芳这样上品的艺术者,于是才能做成大事,海内外留名。他在上海这洋场地方,风气是新,可也浅俗,离大器甚远呢!可是,他也是与齐如山老先生一样,讲的都是戏里边的人性、人生,大旨是不离的。渐渐地,他在上海演艺圈里也有了种帮闲的名气。他对文艺真是热爱,哪里有演出,他就奔哪里,甚至跑外码头。此时,是听消息说,红线女到香港演粤剧,他就到面粉公司领了个视察香港经销处的差事,支了钱,带几个朋友来看戏了。到香港才知是误传,可来也来了,不妨就玩几日。这一晚,在铜锣湾饮了茶,顺便走进一家舞厅,竟然,他乡遇故旧。
初进去时,笑明明正坐在暗处,用手里的舞牌在桌上玩着弄堂小鬼的玩意儿,刮片。她穿一件银白同色织锦回纹的无袖旗袍,电烫的头发剪得极短,贴在耳后,露出耳垂上的珍珠坠子,随了手动一闪一闪。新进的那客人觉得这情节很可玩味,坐冷板凳却还自得其乐,不由多看几眼。那女子觉出有人看她,也回过头来,两人都觉得面熟,却还没认出来,怔一怔。客人问:跳一支曲子吧!笑明明将舞牌一揽,立起身,迎上去。走了几步,客人用上海话,自语道:跳得勿哪能。笑明明即用上海话回说:又勿是跳舞出身!这般的接口令,又令客人一怔,似曾相识,而且,是上海人。他再仔细低头看一看,才看出端倪,说原来是你啊,如何跑到这里来了?笑明明还有几分疑惑,因为在上海见的人多,不知此人是在哪一出里的。于是客人提醒她,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彼此又说了哪些话。笑明明就要叹气:如今真给老大哥你说中了,“啥个么事”都不是了。客人说:退一万步,总归还是个小狗小猫吧!就此,两人定下了终生的称呼:“老大哥”和“小狗小猫”。这称呼可说最好地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始于恩义,终于恩义,中间从未走过弯路。在笑明明一方,她是看不中老大哥的相貌,老大哥这一方呢?他家里再允他胡闹,也不会答应娶一个文明戏女演员,他自己也不作此想,因到底与笑明明不是一路人。恰因为没有婚嫁的嫌疑,两人倒结下长远的友情,伴随一生。
老大哥替笑明明买了回上海的船票,还将她典在当铺里的旗袍赎了回来。只是香港天热,当铺里织物衣被又多,难免生了蛀虫。就这样,这一周的周末邂逅老大哥,下一周头上就上了回程的轮船。一来一去间,已有大半年的时光倏忽而去,笑明明则觉着隔了一世。香港这地方,于她没有可留恋的,只是溽湿,暑热,失意。惟有旅店老板,这老伯的慈祥,想起来觉着温暖。他那自酿而不得法、微酸的米酒,他们一坐一立,一杯对一杯地喝下多少,不醉人,却会胀气,在愁肠百结的昼与夜里,带给了她人世间的体己之意。
几乎是前脚着陆,后脚太平洋战争就爆发,海陆封锁。心里着急老大哥滞在香港怎么办,其实他是搭乘飞机,还比她早一天到上海。但两人再次通上消息,却是要在几年过后了。笑明明到了上海,立即回归老行当。恰好有几班独脚戏和文明戏相拼搭班,去苏州演戏,她进去了。她虽离开不算久,但滑稽行里倒有了新变化,独脚戏和文明戏掺在一起,生发出多场次的滑稽大戏。这对笑明明有利,因她是文明戏出身,会演,而不顶擅长发噱。并且,从香港回来,经受一次历练,她开窍不少,也泼辣不少。先只是扮个无名的龙套,她却把这无名氏演得鲜龙活跳,于是戏分越加越多,这角色不仅有了名姓,还跻身前列,“笑明明”这三个字也挂出牌去了。此时,她的形容渐脱孩子相,脸型丰腴了一些,这改变了原先清丽妩媚的格调,显出一种妇人的气质。那时节时兴细弯的眉,她便也将眉修得更细更弯,就多少有点妖冶。身上也丰满了,过去做的旗袍有些紧,又手头拮据,不及做新的,裹在身上,线条毕露,但还没到局促,而是熟透的样子,就有另一派风范。剧团在苏州大戏院演了十天半月,无锡的戏院又来接洽,于是,统往无锡。无锡之后再到常州,在沪宁线一带往返。郁子涵就是在这个时期登场的。
郁家本是苏南地区的大家,只是已经星散。像郁子涵家,单门小户不说,还贫寒得很,但却不肯落架子,家中保留有许多世家的怪毛病。小自不穿短衫,不吃猪头猪下水、黄金瓜这类杂碎,大至子弟不务商贾,不学手艺。但其实,耕读为本的传统到了近代,说来容易做来难,“耕”无田地,“读”呢,多是要为所用的。所以,家里就多是闲人,吃一星点可怜的地租,读几年私塾,因没有钱花销,所以都还老实,成天关在门里,对外面的世界一点不知道。到了此时打仗,城外的几块地已经收不到租子了,只得将住家院子的前进出租,租给谁?就租给上海来演戏的滑稽剧团。郁家的门户要么不打开,一打开就是这么个闹哄哄的世界。戏班的生活总是喧腾异常,上午睡觉,睡到下午二三点,方才懒懒地起床开门,在院子里漱口洗面,晾晒衣服,不时唱念几句。四五点钟光景就都出得门去到戏院点卯,这一去要到夜间十一二点才能回转来。戏院里的戏散了,这里的戏却就开场了。男男女女坐一院子,吃茶,说话,声音并不很高,因要照顾邻里,但语调很快乐。演出的兴奋还未过去,又方才吃了消夜,这一餐消夜是一日以来为主的一餐,就必要消消食。他们可坐到凌晨二三时,才会觉着困乏,然后回屋里睡觉。苏州的月色好似特别的沁凉柔滑,人清爽极了,连睡意都是清明的。郁家人通常是早睡的,因无事,又加饥寒。不过镇日闲着,也是没多少觉的,所以,到了晚上,人睡在黑里,耳朵都竖起听前边的动静。艺人们在一起,说着说着就要唱上一段,其中有个沙哑的女声,唱得最活络,各路方言小调唱起来都很是那个意思,最出彩的是一出“搓麻将”,其中有学苏州官话的,竟丝毫不差。到了次日午后,听见前进院子有声响,郁家人按捺不住,就要从门缝里朝外张一张,将人和昨晚的声腔对一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