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不相信没有人买打稻机。
这是打稻机,这是她和她妈妈每年秋收的时候最想要的东西了。
她的改良款,降低了成本,价格低,操作方便,踩起来省力又省心,平安费了很大心思才设计出来的。
毫不夸张地说,全都是优点。
怎么会没有人要?
平安焦虑的吃不下饭,趁着午休时间去找了农民协会的人,询问关于打稻机的情况,想问问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农民协会的负责人有一个是平安的老师,对方一看到平安,高兴得不得了。
“我听西南工业部那边说你现在在研究水轮机!进度如何?”
“快了,已经开始浇铸模型了。”平安道。
“你这样说,那就是真的快了。”对方给她倒了茶,“你过来找我是什么事情?”
“我想问问之前送过来的打稻机推行情况。”
对方听到这话,想起了打稻机推行情况并不好,这也是常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直接用稻桶了,机器需要时间去适应。
“这刚开始,推行问题你不要急。”对方道:“国家说了一定要农业机械化,肯定会推行机械化。”
平安明白这就是推行效果的确不好,她原本准备后续要开始研究种植机械和耕地机械,现在肯定也没有希望。
平安回厂的时候,工厂里欢天喜地。
“平安!”年英上前,把手里的城乡交流大会的物资清单递给了对方,“我们在这个上面打的广告非常有用。”
真的是万万没想到啊!她们当初收到了通知,就和以前一样,把广告登了上去。
结果负责方把这份广告发到了各个区,现在又有一堆新厂家定做机床。
平安接了过来。
展会的小册子做得很详细,几乎所有参与了这一次城乡交流大会的商家都在上面做了广告。
最上面是公司的名字,然后是地址和联系方式,开展的业务。
“咱们平城大大小小的商户都在上面了。”年英说道:“为了支持这一次城乡交流大会,大家都降价了10%,咱们也一样。”
现在工厂也缓过来了,有底气支持国家了。
平安翻到了后面,看到了城乡交流大会会馆的结构图。
她们工厂在农业机械馆,旁边有棉质品馆,粮食馆,经济作物馆,农产品馆,农业生产资料馆……
大会的主题的确是城乡交流。
农产品馆很大,但小册子上报上来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都很少。
年英见她在看后面的内容,明白了她的想法,解释道:“咱们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样,我们这里交通不好,到处都是山,农产品就是有,运不出来。”
平安道:“以前有土产交流渠道,我妈小时候还挖过药材卖,后来战争来了,这些渠道才被打乱了。”
但那个时候,就算有这些土产品卖,也卖不了多少钱。
平安回来以后,晚上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
梦里是年轻的妈妈。
她好像又变成了八九岁的孩子,妈妈把她背在背上,弯着腰,一边割谷子一边打谷子。
妈妈好辛苦,她想要帮忙。
她拿起稻把,想要用稻桶,却怎么都打不干净,她着急得直哭。
平安醒过来时,天还没有亮,外面下起了小雨,她打开窗户,雨丝飘了进来。
她望向了雨兰镇的方向,成年以后这是她第一次感觉到了无力,像是又回到了那个无力改变一切的儿童时代。
她应该怎么办呢?
雨兰镇的清晨,天还灰蒙蒙的,小镇却已经醒来了。
胡寡妇和汤婶连同着李振花,大红,汤婶的小儿子,一大早就开始忙活,搬机器,拿袋子。
胡寡妇的田属于湿田,一脚踩下去,稀软的田床压根受不住人,水只能到小腿的位置。
之前她们试用机器,就把打稻机放在田埂上。
主任本来也想帮忙,结果乡政府那边的人来叫他,说是城里有人来开会,主任便不能过来了。
城里来的人是城乡交流大会的负责人之一,他们是来动员农民参加城乡交流大会。
负责人叫李兰,之前便是她在香金镇带领群众运粮食进城。
她前段时间刚参加了华北地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看到了城市和农村的经济交流带来的市场活力有多大,他们的土特产填补了美国封锁禁运带来的困难。
现在在平城做负责人,一看农产品立马就着急了。
别人解释道:“咱们这里地理条件不好,本身就土地贫瘠,粮食收成就不好,经济作物这些东西就更少了,就更别说我们这边的运输问题了,全都是在山里,要怎么运出去。”
李兰不相信这些,都还没有实地考察过怎么知道没有土特产,于是就干脆和其他干部一起下乡,深入了解农村的情况。
李兰和镇上的干部开会。
她一点也不含糊,直接指出:“你们这样不行,现在的政策是立足城市,面向农村,上面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想尽办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只有农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起来了,才能更好地去发展城市!”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我们的社会要打破以前旧社会那种城乡对立的状态,发展城市的同时也要发展农村经济!”李兰道。
主任听着这些话,想起了征收公粮的时候,住得远的乡亲们几乎是天没亮就开始挑着公粮朝着她们这边来。
他在心里开始责备自己做得还是不够。
“你们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思想渠道,你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想尽一切办法发展农村经济。”
“咱们虽然是第一次办城乡交流大会,但在全国范围内,咱们属于比较落后的地区,有很多其他地区的经验可以借鉴。”
大家都拿出了纸和笔开始记起来。
李兰开始说自己在华北地区的见闻。
所有人听得非常认真。
大会结束的时候,李兰想起了一个事情。
“对了,我来之前听说你们这里有打稻机,推行得如何?”
主任立马道:“还在推广,有不少人都去观看了。”
“一定要推广好,我去了东北那边的农村,他们的机械率比我们高很多,所以他们的产量高,还有空余的时间去种经济作物。”
主任心说,希望那边别出什么问题。
另一边的田埂上,有人跑来看胡寡妇这边的情况。
“你们这个机器不行啊,我看他们那边比你们快得多。”
胡寡妇有些着急,她们开始的时候只知道这个机器快,想着割谷子的有大红和大红的弟弟,现在又多了李振花这个劳动力帮忙,三个人割,两个人打,肯定没问题了。
万万没有想到,只一会儿就跟不上了,割谷子跟不上脱粒。
胡寡妇看了一眼,立马说道:“这样,我们俩也先去割!”
“没带镰刀。”大红道。
家里一共就这几把镰刀。
“我去借!”汤婶道。
胡寡妇也没闲着,到了大红的弟弟身边:“你先休息一下,我来。”
大红的弟弟叫小望,也就十一岁,半大的孩子速度不够快。
汤婶则匆匆忙忙地跑去借镰刀。
一连跑了好几户人家都没有镰刀借了,这个时间大家都忙。
“汤婶,你们不是在比赛吗?”迎面而来的便是镇上的屠夫家的老婆,大家都叫她秦姐。
汤婶听到对方和自己说话还有些诧异,因为这个人向来是看不起她的。
汤婶是童养媳,她很小就在这里了,童养媳的地位低,镇上的那些女孩子基本上都不会跟她说话。
如果是以前,她就绝对不会让这个人看自己笑。
可今天不一样,汤婶也是着急了,道:“我们的镰刀不够。”
其实她说完就后悔了,总觉得对方肯定会笑话自己。
汤婶没有说过,这段时间她都跟胡寡妇和李振华她们这些人一起做事,实际上她还是有些担心,她还记得以前大家是怎么评价镇上那些到处跑的女人的。说那些女人不安分,不守妇道。
而现在她做的事情,她不知道在其他妇女心目中是怎么想。
“等着,我家里有,我给你拿。”出乎意料的是对方爽朗一笑,一点都没有过去的那种轻蔑刻薄,而是说道:“我刚才去看的男人那边,他们四个大男人,速度有些快,你们这边要加油。”
汤婶看向这个女人,对方脸上是真的担心,不是嘲笑,不是阴阳怪气,是真的有些担心她们,是真的希望她们赢。
她从来没有像此刻这样觉得对方真是面目可亲。
胡寡妇远远地就看着汤婶跑回来了。
她居然是跑回来的!
她的脚步轻快极了,胡寡妇好久没看到她这么高兴了。
汤婶跑回来以后立马开始割谷子,那动作刷刷的,跟打了鸡血似的。
“你干嘛去了?吃龙肉了?”胡寡妇开玩笑道。
“我们身上肩负的重任!无论怎样,我们都要赢!”汤婶眼睛放光地说道。
胡寡妇:“……”总觉得自己的好朋友有哪儿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