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的雨兰镇,这段时间天天下雨,春雨伴随着的便是地里的秧苗长出来了,田里也有水了。
秧子要下田了。
“唐家的,你们家牛借我们两天啊。”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牛,唐国兴在屋檐下洗土豆,外面有个村里的大人来借牛。
“你们去牵吧。”爷爷从里屋出来,拿了斗笠就去给人牵牛。
对方说道:“等你们排秧子就叫我,到时候过来帮你们。”
这大概是雨兰最忙的时候,大人们,无论男女,几乎一整天都在田里,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少年也都在田里学着种田。
半大的孩子这个时候是家里的劳动力,要做饭,要割牛草,割猪草,煮猪食。
于是这个时期的学校,一个班上,大半的孩子都不能来上学了。
唐国兴和小春也是如此,唐国兴爷爷奶奶也都忙,唐国兴除了要做饭送饭,还要帮忙把秧子扔到田里的各个地方。
当然,也有一些人家里人口多,条件稍微好些,半大的孩子还是可以继续去学校。
她们这几天都没有去学校,学校老师们也习以为常了。
无论是唐国兴还是小春,对于这个事情都没有觉得不对,家里实在是忙不过来,肯定是要帮忙的。
平常唐国兴喜欢和爷爷奶奶顶嘴,这个时候也不会了。
唐国兴把饭菜装好,今天她还割了一截猪肉炒土豆丝,还烧了一个鸡蛋汤。
“吃饭了!”
两个人回到了田坎上,拿了饭菜就去树下吃,一边吃一边说着今天还有多少没有弄完,得抓紧时间之类的。
唐国兴便下田去接着爷爷奶奶的地方继续插秧。
插秧要一直弯着腰,没一会儿就腰酸背痛了,她擡起头的时候,看到了别人家的田里,好几个大人在一起插秧。
人多的缘故,他们快多了。
没一会儿,爷爷奶奶也下来了。
三个人就快了一点。
唐国兴弯着腰,不起身,
天上的太阳并不大,可这样晒的时间长了,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唐国兴想起了之前在学校学的那首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国兴就这样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插秧到晚上,回去的时候,她觉得脚有点疼。
脱了鞋子一看,脚底板在流血,泥巴里泡了太久了,泡烂了。
第二天唐国兴还是下田了
PanPan。
因为都是高强度的体力活,每天的油水还是管够,唐国兴还想,还好是春天插秧,一年中这段时间油水最好了。
小春家里这段时间就更热闹了,小春的两个姑姑回来帮忙插秧,于是小春不需要像唐国兴那样下田。
但小春也有不高兴的事情,因为姑姑回来了,再加上插秧体力活,小春家这两天还杀了一只鸡。
一般情况下,小孩子们没有下田,上桌以后也会自觉地不要去夹肉吃。
可是小春看着弟弟一块鸡肉一块鸡肉地夹着吃。
她也馋,便也把筷子伸到鸡肉的大碗里,刚伸过去,手背就被打了一下。
她转过头就看到她妈瞪着她。
小春气得晚饭干脆不吃了,跟唐国兴说起这个事情,就咬牙切齿。
“凭什么弟弟能吃我不能吃。”
“下一次弟弟夹,我也拿筷子打弟弟手背。”
好在,田里的活很快也做好了,家里已经能够忙得过来了,孩子们也要收拾回学校读书了。
“小春,明天一起去学校。”唐国兴去隔壁叫小春。
小春愁眉苦脸地出来了,她手里还拿着一个刮刮刀,一边给洋芋刮皮,一边说道:“明天不行,我外婆让人给我妈带消息了,外婆摔断了腿,我妈要带我一起去看外婆。”
小春的外婆去悬崖下背柴,上来的时候爬梯子路,一个没踩稳就摔下去,腿摔断了,现在在家里躺着。
小春外婆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媳妇和她关系不好,便让小春妈妈回去看她。
“我妈说,我弟弟还没有见过外婆,所以这一次我和我弟弟也要去。”
小春有些害怕,她之前去过一次外婆家,那个时候她只有六岁,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从天不亮走到天黑,到外婆家的时候,她又累又饿,眼睛都花了,舅舅和舅妈在吵架,拿着刀就要砍人,很吓人。
小春害怕的时候本能地想要和唐国兴在一起。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啊?我听我妈说,我外婆家有一个特别大的水磨坊,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去看水磨坊,一放水,下面的磨坊可以磨好多包谷粉,跟我们上一次看到的电影里的很像。”
唐国兴一听就心动了:“我去跟我奶奶说。”
至于学校,也不缺这一两天,之前一个月忙大人的事情没有去学校,今天一天忙她自己的事情不去学校,老师肯定不会怪她。
唐国兴和爷爷奶奶说了这个事情。
“我想和小春一起去看小春的外婆。”
爷爷有些不高兴:“人家腿摔了,你去做什么?”
“你不是还要去学校的吗?”
唐国兴:“反正都耽搁那么多天了,也不怕多这一天。”
爷爷还想骂她,奶奶道:“她这段时间听话,想去就让她去吧。”
雨兰镇对于小孩子宽容,经常会出现一个小孩走亲戚,还能带一两个玩得好的小伙伴,大人们不会对小孩子过多苛责。
“莫空手去,要不然别人说你没有礼数。”奶奶说着,拿了十几个鸡蛋,她把鸡蛋给小春的妈妈。
小春妈妈也没什么意见。
于是,第二天,唐国兴就跟着小春和她妈妈一起去了。
小春的妈妈负责小春弟弟,小孩子懂得趋利避害,他现在已经自觉地不招惹小春这个姐姐了。
小孩子哪里懂什么外婆摔了,要心疼之类的,小春都只见过外婆一次,也没多少感情,唐国兴和小春一路上这里想戳一下,哪里想整一下。
为了能在路上多玩一会儿,小春和唐国兴在前面跑得飞快,小春妈妈在后面带着儿子不紧不慢地走着。
两个孩子靠着一路跑,跑到了上面的河沟里,可以只抓到了一条小孩子巴掌大的鱼。
两个女娃还是很开心。她们这个年纪也在跟着大人学人情往来了,知道去别人家里要带东西。
小春妈妈就背了一截腊猪屁股肉。
小春和唐国兴想着她们也不能空手啊,赶紧捞了鱼,用马儿草的叶子吊了起来。
两个小姑娘是一路走一路玩,偶尔有分路,不知道走哪边了,才会停下来等小春的妈妈和弟弟。
小春的妈妈一路上也没有闲着,在教小春的弟弟到了以后要怎么叫人,怎么回答大家的问题,比如说几年级了,会数数吗之类的。
小春的弟弟一脸不耐烦,也想去玩,但小春妈妈不同意,一定要他先回答读几岁了,几年级了之类的问题。
唐国兴和小春一路跑一路跳,看到花摘花,看到刺果子就赶紧拿了桐树的大叶子去包刺果子。
刺果子是紫红色,甜甜的。
前面天天在插秧,累得不得了,都没有空去山里玩,这下子可算是撒了欢,尽情地玩。
两大包刺果子,小春的舌头都变成紫色了。
但天快黑的时候,哪怕是唐国兴也有点怕了,她们等到了小春的妈妈一起走,然后只要看到房子,就会问一次。
“是这里吗?”
“不是,快到了。”
直到天彻底黑了,她们终于到了。
小春的外婆住在同林镇的村子里,房子是土墙房子。
一路上,她们吃进肚子的只有刺果儿现在饿得是前胸贴后背。
虽然她们都已经睡了,但一听到敲门声也只有一个人来开门。
“妈,老汉也睡了吗?我带涛涛来看他们了。”小春的妈妈把自己儿子推醒:“涛涛,去喊外婆外公。”
小春舅妈说道:“今天太晚了,他们都睡了,明天再喊吧。”
饭菜还没有做,小春妈妈有些生气,她提前带了口信说自己要带着儿子回来,结果都没有做好饭等她们。
“大姐,你想吃什么,你自己做,我还要带孩子。”小春的舅妈说道。
家里其他人都在睡觉,压根没有起来。
小春的弟弟已经累得趴着睡觉,也不起来吃饭了。
小春的妈妈见这个情况,倒了一碗米,煮了个稀饭,她也累,不想炒菜,看到碗柜里有白糖,又拿了白糖出来。
唐国兴和小春看到白糖的时候,瞌睡都没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一碗稀饭,再加上两勺白糖,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了。
两个孩子喝得美滋滋的,喝完了以后才去睡觉,因为有唐国兴在,小春也不害怕外婆家了,很快就睡着了。
无论是小春还是唐国兴,这个时候都没有觉得被怠慢了,也没有觉得哪儿不对劲。
毕竟在两个小孩子生活中,本来也没有被大人重视过,这就是很普通甚至还有点快乐的一天。
小春的妈妈气得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越想越觉得生气。
小春的弟弟是李家唯一的男娃,在李家这个内部环境里,自然什么事情都要紧着他。
小春的妈妈这几年早就习惯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