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大国小鲜(科举) > 正文 第67章 殿试

大国小鲜(科举) 正文 第67章 殿试

所属书籍: 大国小鲜(科举)

    第67章殿试

    殿试需要鸿胪寺参与引导、善后,但孔父为避嫌,全程都只在后方调度,并未露面。

    也就是现在一切结束了,需要大家集体出列统计人数面圣了,他才勉强出来,挑了个最不起眼的角落窝着。

    却不曾想,仍被点名。

    前方数名官员迅速向两侧让开,孔父能感觉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火辣眼神。

    他垂着头,“回禀陛下,按祖宗法制,微臣理应避嫌。”

    天元帝拨弄蜜蜡手串的动作顿了顿,闻言笑道:“你守规矩,朕明白,文武百官也都明白。只朕也没问你殿试的事,而是叫你评判评判,宋祭酒的这番话,对还是不对。”

    众朝臣听了,神色各异。

    真要论起来,这么说确实不违规,可实际上,宋祭酒说的便是科举,寻根究底起来,不还是叫他说殿试么!

    大殿内朝臣数十,王公若干,另有内侍、卫队数十,加起来近百人,但孔父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

    咚!

    咚咚!

    让我说,我该说什么呢?

    又该怎样说?

    分明名次有了的,可陛下一度悬而未决、按而不发,拐着弯儿地让我说,为什么?

    孔姿清是我的儿子,我是他的父亲,儿子,父亲,儿子,父亲……

    孔父想到一种可能,心跳更剧烈了,仿佛下一刻,心脏就能从喉管深处蹿出来!

    若真让他说,他不甘心!

    为保全家族,父亲早年退了,他这么多年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从不敢争功夸耀,饶是这么着,如今还要磋磨自己的儿子吗?

    作为父亲,他当然希望儿子能得到世上最好的,平安顺遂,长乐无忧,因为他值得!

    但这世上的很多事,并不遂人愿。

    若没有今天这一遭,无论甚么结局,他只能认了。

    可现在,陛下让我说!

    他非让我说!

    顺从的话,陛下听过太多,现在真的还会想再听吗?

    若果然如此,在场诸位,谁不会说!何必非揪着自己!

    他不过区区一介鸿胪寺官员,除迎来送往,日常朝中诸多大小事务从来没有他说话的份儿……

    思及此处,孔父用力攥了攥藏在袍袖中的手,瞬间做了此生最大胆的决定。

    他没有像往常那般,循规蹈矩回答皇帝的话。

    “于公,陛下乃天下之主,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区区殿试排名!三鼎甲如何,二甲如何,同进士又如何,难不成便要怀恨在心,不肯为国尽忠了吗?若果然如此,便是从根上坏了,不配读圣人书讲圣人言,更不配称为天子门生。”

    这就是说,无论最后天元帝给孔姿清什么排名,孔家乃至全天下的世家,都不会也不敢怨恨,日后必然继续兢兢业业为国为民。

    宋祭酒的话对与不对,这道题他自己答与不答,其实根本都不重要。

    皇上想听的,也绝对不是这些。

    天元帝果然对这些套话不感兴趣,慢慢朝门口方向踱步,背对着他们往外看,拇指一颗颗转动着掌心的蜜蜡手串,漫不经心道:“于私呢?”

    孔父缓缓吸了口气,用更慢的速度慢慢吐出,某种神奇的力量游走全身。

    他转过去,朝着天元帝跪下,摘了官帽,以头抢地,“于私,微臣和陛下,和在场诸位大人一样,都是一位父亲……”

    话音未落,会试主考官兼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宁同光便心头一突,快步出列,“住口!”

    他朝着天元帝的背影拱手,“陛下,孔……”

    这句话没有说完。

    因为他分明看到,天元帝捏着蜜蜡串的手,突然很不耐烦地甩了一下。

    宁同光本能地将剩下的话吞了回去,慢慢地,慢慢地退了回去。

    他的额头上沁出汗来,开始疯狂回溯:我是不是哪一步走错了?

    姓孔的分明要讲私心了,这虽不算违规,但于理不合呀!

    可陛下,陛下为何不许我阻止?

    陛下想听他说话!

    想听什么呢?

    站在宁同光上首的董春极其缓慢地抖了抖眼睫,眼观鼻,鼻观心,心中却已然有了盘算。

    陛下一定想听人说话,也需要有人开这个口子。

    只要能打破僵局,引出下面的,这个人其实可以是任何人。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唯有他最合适。

    也更容易感同身受。

    这边宁同光吃瘪,剩下的,便无人敢拦,孔父的声音顺利回荡在大殿之中:

    “……微臣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亲眼看着他一点点儿长大,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家父身子不好,提早致仕,那孩子为了替我们尽孝,八岁就跟着去了外头,细细算来,跟在我们身边也没几年……

    微臣总听别人说自家孩子爱闯祸,可他自幼早慧,从不叫微臣和拙荆操一点心,昔日欣慰,如今想来,未尝不是一种遗憾……”

    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儿子也只有他这么一个爹,若连亲生父亲都不肯殊死一搏,还能指望谁呢?

    况且陛下亲口给了这个机会!

    陛下想听别人说这些!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已微微发颤,“陛下乃人君,亦为人父,想来比微臣更清楚,为人父母者,便是一辈子要操心的,哪怕他不争气,惹了祸,打在儿身,痛在……”

    他言辞恳切,未曾引经据典,也无华丽辞藻,可恰恰因为如此,才更能打动人心。

    是啊,自己的孩子,就算惹了祸,也未必舍得惩罚,更何况,还是没有过错的孩子呢!

    一番话说完,孔父双眼含泪,只撑着不肯落下来。

    此举成败,皆在这一瞬!

    良久,便听天元帝长叹一声,似有无限感慨,“好一颗慈父爱子之心。”

    宁同光便觉脑中嗡的一声。

    要糟!

    孔父没有再说话,依旧以头触地,官帽就摆在一旁,显然已将前程抛开。

    关于排名是否公正的话,他半个字都没讲,但字里行间都清晰地表明了:他的儿子值得更好的!

    天元帝也没有再说话。

    谁也不敢贸然开口,气氛就这样僵持下来。

    现任首辅卢芳枝的徒孙便是本届考生,全程回避,刚才才从后面过来当背景,此时也不便开口。

    董春略一沉吟,主动出列,“其实老臣和诸位大人都是一样的,明白陛下用心良苦,不过是担心来日有人重蹈覆辙。然天下之大,人心各异,陛下日理万机,所思所虑何止万千,又岂能以他人之过而惩己身?有过者,皆是他们自己糊涂,我等却怎好因噎废食而误了良才。”

    皇帝确实有提拔寒门对抗世家之心,也担心世家复兴,尾大不掉,酿成昨日高阁老的大祸,所以要权衡。

    这些都是真的,宁同光从这一点出发,并没有错。

    但有一条最致命:太心急。

    宁同光太心急了。

    就看看吧,前三名全是寒门,甚至直到三十名,世家子所占也不足五成。

    太过了。

    实在太过了。

    纵然要改,也要循序渐进地来,世家大族延续千百年,根深蒂固,岂是你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太过激进,表面上看确实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但处处隐患,那些世家心中会作何感想?

    确实,他们不敢抱怨陛下,怨恨朝廷,却可以对付寒门子!

    刚入朝堂的寒门子便如尚未长成的幼苗,根基尚浅,随便一点绊子就够他们爬半天了……

    世家确实需要遏制,但天元帝也绝不会想看到双方为此积怨,以致水火不容。

    他想要的,是关键时刻满朝文武不论出身,都能拧成一股绳。

    要做到这一步,需要耐心,需要时机。

    绝不是现在,不是马上。

    果不其然,刚才还一言不发的天元帝听董春说完,便立刻转过身来,似笑非笑道:“董阁老,你可是寒门出身,说这些话,岂非身在曹营心在汉?”

    董春笑道:“方才宋老便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老臣深以为然。殿试乃是为朝廷选才,那么老臣心里想的,眼里看的,便只有朝廷,只有陛下,哪里还分什么寒门世家、曹营汉家?”

    “内举不避子,内举不避子……”天元帝将这句话反复念了几遍,垂眸想了片刻,这才转回去,来到孔父身边,亲自弯腰将他拉起来,“起来吧。”

    孔父跪得久了,颇觉膝盖僵硬酸痛,踉跄了下才站稳,“谢陛下。”

    天元帝看到他眼中含泪,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多大的人了,还哭哭啼啼的,成什么样子。回去告诉探花郎,养足精神,改日还要替朕寻花呢。”

    前朝殿试过后,有选出最年轻、容貌最出色的进士为探花使者,去皇家园林找寻最娇艳最美丽的鲜花,以便皇帝为新科进士赐花的旧俗。

    后来,这一人选便有了探花郎的美誉。

    再后来,探花也成了第三名的专称,而“探花”这一职责,也延续了下来。

    故而天元帝这句话,就直接敲定了孔姿清本届第三名探花的名次,再无更改之可能。

    孔父一听,憋了半日的热泪滚滚而下,哽咽道:“谢陛下隆恩!”

    天元帝又拍拍他,往地下看了眼,笑道:“大喜的日子,做什么罢官那一套,快自己捡起来戴上。”

    孔父破涕为笑,果然捡起来又戴上了。

    处理了孔姿清的排名后,后面的一切便都顺理成章,天元帝大刀阔斧对会试名次进行重组。

    除第一第二名不变外,提孔姿清为第三名探花,原定的会试第三落到第五……

    黄榜已定,由专人抄写,皇帝用印,即刻发布。

    稍后各自散了,宁同光心乱如麻,急匆匆追上董春,“阁老,借一步说话。”

    内阁之中,他与董春皆出自寒门,故而一直较旁人亲近些。

    旁边众人见了,都很识趣地告辞。

    不待宁同光开口,董春便叹道:“你只见其一,却不见其二,且等着吧,过不几日,宫中便要有消息传出来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

    朝中不乏聪明人,但有的时候,害自己的恰恰就是这份聪明。

    殊不知陛下是天子,可也是人,也是父亲。

    宁同光一怔,才要说话,却见董春已经摇摇摆摆走远了。

    诸多同僚自他身边经过,宁同光都似毫无察觉,只自己杵在原地发呆。

    当初会试排名出来,也有朝臣不满,但彼时陛下并未说什么。

    过了会儿,他忽然想到什么,霎时间面色如土。

    是了,陛下当时确实没说什么,可能是满意,也可能……是陛下给了自己纠正的机会!

    但很可惜,他没把握住!

    宫中……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