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宋慈洗冤笔记 > 第2册 第八章 被遮掩的死因

宋慈洗冤笔记 第2册 第八章 被遮掩的死因

所属书籍: 宋慈洗冤笔记

    临安城南,太尉府。

    自打去吴山南园赴宴归来,杨次山便卧病在床,已有两日了。这两日里,官居太尉的他告假在家,朝中官员竟没几个前来探望,换作以往,探望的官员怕是多到连门槛都要踏断。今时不同往日,北伐呼声高涨,韩侂胄在朝中一手遮天,他政见一向与韩侂胄相左,再加上岳祠一案令杨家声誉受损,自然没什么官员敢在这时候来与他亲近。比起韩侂胄的吴山南园之宴,几乎所有朝中高官都争相前去赴宴,如今的太尉府却是门庭冷落,鲜有人往来。

    杨次山久居官场,深明趋炎附势的道理,对此并不放在心上,倒是妹妹杨皇后专门派来太医为他诊治,弟弟杨岐山也是每日都来探望,令他老怀大慰。

    今日杨岐山也来了。此刻下人送来煎好的汤药,杨岐山亲口尝过,确定汤药温热适中,方才端至床前,亲手喂杨次山喝药。杨次山喝着汤药,见一直担忧他病情的杨岐山面有喜色,问杨岐山怎么了。

    “大哥,我在来的路上,听说了一事。”杨岐山道,“那个三番两次与我杨家作对的宋慈,今日被府衙抓起来了。”

    杨次山拳眼抵嘴,咳嗽了几声,道:“宋慈不是奉韩侂胄之命,在查西湖沉尸的案子吗?他为何会被府衙抓起来?”

    “听说韩侂胄只给了宋慈三天查案,宋慈为了能在限期内破案,居然捏造证据,逼人做假证,污蔑韩?杀人,因而被抓了起来。他胆敢跟我杨家过不去,活该他有此下场。”

    杨次山微微皱眉,道:“以宋慈的为人,当不至于此。你说他污蔑韩?杀人,杀了谁?”

    “听说是韩府的一个婢女,是以前叛将虫达的女儿,好像是叫虫惜。”

    “虫达的女儿?”杨次山眉头皱得更紧了。

    就在这时,有门丁来报,说府外有人探望。

    “什么人?”杨岐山回头问道。

    “一个太学生,自称是前吏部侍郎刘弥正的公子,叫刘克庄。”

    “刘弥正?”杨次山道,“他不是好些年前已经贬官外放了吗?”

    “一个外官之子,也敢来太尉府探望,不见。”杨岐山此话一出,门丁应了声是,便准备退下。

    杨次山却道:“让他进来,在偏厅候着。”

    门丁领命退下后,杨岐山不解道:“大哥,你病才稍见好转,还未痊愈,太医嘱咐你要好生休息。一个外官之子,这时候来探望,一看便是有事相求,有什么好见的?”

    杨次山却伸出手道:“岐山,扶我起来。”

    太尉府的偏厅里,刘克庄已等候多时。此时已是午后,一想到宋慈被抓去府衙已有两个时辰,不知道此刻怎样了,他就免不了担心,在偏厅里来回踱步。

    一阵轻咳声响起,杨次山在杨岐山的搀扶下,缓步来到了偏厅。

    方才还焦躁踱步的刘克庄,此时立马恢复了镇定自若,上前行礼道:“太学外舍生刘克庄,拜见太尉。”

    杨次山没有任何表示,走向上首座椅,慢慢地坐下。杨岐山朝刘克庄看了一眼,略略皱眉,只觉得有些眼熟。

    刘克庄走向茶桌,那里叠放着六只锦盒。他拿起上面四只锦盒,一一打开,道:“学生听闻太尉抱恙,特购得潞党参、五花芯、紫团参及高丽参数支,望太尉能早日康复。”

    潞党参、五花芯和紫团参产自金国境内的河东潞城、陵川和壶关,高丽出产的人参更是稀少至极,要走海路才能运至临安,这些都是诸参上品,常作为上贡皇室之物,民间甚是难得。杨次山向这些礼品瞧了一眼,看着刘克庄道:“你是刘弥正的公子?”

    “是。”

    “我与刘公素有旧交,他离京数载,可还安好?”

    “家父在外数年,一切都好,只是常追忆故人旧事,多提起太尉高风亮节。学生入京求学时,家父特意嘱咐,让学生到临安后,一定要记得来拜见太尉。”刘克庄这话倒是没说谎,他来临安求学时,刘弥正给了他许多钱财,让他到临安后,记得抽空拜访那些与刘弥正曾有过旧交的官员,其中便有杨次山,只是他全然没当回事,来临安后我行我素,没拜访过任何官员,直到这一次来到太尉府。他说着将装有上品诸参的四只锦盒奉上。

    “刘公费心了,你来就行,这些礼品就不必了。”

    刘克庄将四只锦盒放在杨次山身旁的方桌上,又打开剩下的两只锦盒,里面各有一幅书画卷轴,道:“听闻皇后娘娘精于经史,好于书画,这里有黄庭坚和李唐真迹各一幅,特来献上。”

    黄庭坚乃百余年前的书法名家,李唐则是高宗年间的画院待诏,以山水画闻名于世。杨次山没想到刘克庄不但给他送礼,居然还给杨皇后送礼,所送之礼都是贵重之物,知他定然有事相求,而且不是小事,道:“你有何事,直说吧。”

    刘克庄将两只锦盒放在方桌上,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道:“太尉既然问起,学生不敢隐瞒。学生在太学有一同斋好友,名叫宋慈,他遭人陷害,蒙冤入狱,学生特来求太尉相救。”

    杨岐山一听刘克庄提及宋慈的名字,顿时想起宋慈破岳祠案时,刘克庄就在宋慈身边,难怪看起来如此眼熟。他脸色一沉,很是不悦。

    “宋慈?”杨次山倒是神色如常,“是前不久那位破了岳祠案的宋慈?”

    “正是。”

    “宋慈不是提刑干办吗?”杨次山故作不知,“他怎会蒙冤入狱?”

    刘克庄如实说了宋慈入狱的经过,丝毫没有隐瞒这一切是他刘克庄轻信人言,心急查案,落入韩?设下的圈套所致。

    杨次山听罢,道:“宋慈入狱,你为何要来找我?”

    刘克庄没有提及宋慈留字一事,道:“时下朝堂上下,只有太尉能救宋慈。”

    杨次山轻咳了两声,道:“你知道韩?是谁吧?”

    “知道,”刘克庄道,“他是韩太师之子。”

    “他不但是韩太师之子,还是独子。”杨次山徐徐说道,“宋慈为人处事,我素有所闻,对他也算颇为欣赏,可他奉韩太师之命查案,却查到韩太师府上,证据不足便妄言韩?杀人。韩太师乃股肱之臣,深得圣上信任,我虽是太尉,却也无能为力。”又是几声轻咳,道:“送客吧。”

    门外立刻有下人进来,请刘克庄移步。

    刘克庄也不多言,向杨次山作揖行礼,道:“既是如此,那就叨扰太尉了,学生告辞。”

    “这些东西,都拿回去吧。”杨次山指了一下身旁的六只锦盒。

    刘克庄却不上前取回锦盒,恭恭敬敬地退出偏厅,跟着下人,离开了太尉府。

    但他不是真正地离开,而是在附近找了一家酒楼,于楼上窗边落座,远远望着太尉府的大门,耐心地等待着。

    刘克庄记得宋慈留给他的“太尉”二字,当时他稍加琢磨,便明白了宋慈的意思。此案牵连韩?,也就与韩侂胄扯上了关系。韩侂胄位高权重,年事渐高却无后继之人,韩?是他唯一的子嗣,就算杀了人,韩侂胄只怕也不会大义灭亲,府衙的赵师睪又唯韩侂胄马首是瞻,对韩?自然是各种枉法包庇。韩?一直将宋慈视作眼中钉,此番好不容易将宋慈下狱,定不会善罢甘休。眼下唯一有能力左右局面的,便只有太尉杨次山。杨次山是韩侂胄的政敌,在朝堂上屡遭韩侂胄排挤打压,只因有做皇后的妹妹杨桂枝在,才不至于失了权位。可韩侂胄权势日盛,说不定哪一天杨桂枝的皇后之位都难保,到时候杨次山也只有任其宰割的份。杨次山一向城府深沉,这样的人必不甘心坐以待毙。如今韩?杀了人,好不容易有打击韩家的机会,杨次山岂会轻易放过?宋慈虽然因岳祠案得罪了杨次山,可那是私怨,朝堂政敌之争,却关系到身家性命,孰轻孰重,刘克庄相信杨次山比他更为清楚,也相信杨次山最终会出手搭救宋慈。

    杨次山倘若要搭救宋慈,用不着公然与韩侂胄作对,只需派人通知杨皇后,请杨皇后在皇帝赵扩耳边说上几句话,让赵扩下旨,命宋慈戴罪出狱,继续查案即可。只要宋慈能继续查案,一旦查实韩?杀人之罪,无论韩侂胄怎么应对,对韩家都将是一大打击。刘克庄深明此理,所以才在探望杨次山时,故意提出要给杨皇后送礼,他相信杨次山必能明白个中意思。

    但刘克庄此举也是在赌,或者说是宋慈在赌。倘若杨次山谨小慎微,不敢在此时对韩侂胄发难,那宋慈将难有获释之法。

    刘克庄就这么远远盯着太尉府的大门。太尉府位于城南,杨皇后所在的皇宫大内还在更南边,倘若太尉府的大门打开,有人出来往南而去,就代表他赌对了。

    刘克庄将手搭在栏杆上,手指“嗒嗒嗒”地不断敲击栏杆,如此等了良久,终于望见太尉府的大门打开,从中出来一人,快步往南去了。

    “嗒嗒”声戛然而止,刘克庄收回手臂,长吁了一口气。一切都在宋慈的预料之内。面对望湖客邸极端不利的局面,宋慈在极短的时间里,不但洞悉到韩?最想对付的人是他,想出以他自己揽下一切来换取刘克庄、叶籁、辛铁柱等人的安全,还想到了解救自己的途径。

    “好你个闷葫芦,平日里看起来除了刑狱什么都不懂,心里却比谁都明白,看得比谁都远,我算是彻底服你了。”刘克庄这么想着,拿起桌上一杯斟了许久的酒,微笑着一饮而尽,叫道:“小二,结账!”

    就在刘克庄入太尉府拜见杨次山时,远在西湖东岸的韩府书房内,韩?正垂手立在一旁,挨着韩侂胄的训斥。

    韩侂胄今日退朝回府,听说了宋慈入狱一事,将韩?叫到书房一问,才知道在他上朝期间,府上竟发生了这么多事。

    韩?讲述事情经过时,故意夸大其词,说宋慈、刘克庄和辛铁柱等人的各种不是,最后道:“爹上次说岳祠案一了结,我便可以找宋慈算账,随我怎么做都行。我还没去找宋慈算账呢,那宋慈倒好,指使刘克庄和辛铁柱擅闯府上,挖断爹最珍爱的枇杷树,还把请缨的尸骨挖出来,那是欺负到爹的头上了。我实在忍不下这口气,这才教训了他们一顿。”

    韩侂胄听罢,却不提挖断花木和挖出请缨尸骨一事,道:“虫惜当真死了?”

    韩?目光躲闪,低下了头。

    “如实说。”韩侂胄道。

    韩?道:“是死了……”

    “月娘被逼落水淹死,也有其事?”

    “是有这事……”韩?抬起头来,“不过这事与马墨他们无关,那晚苏堤上积雪路滑,是那角妓自己不小心掉进水里……”

    韩侂胄猛地一拍案桌:“一群下人,让你惯得无法无天!”

    韩?很少见韩侂胄对他如此发火,不敢再作解释。

    “引人掘尸,毁去血迹,谅你也想不出来。”韩侂胄道,“今日之事,是谁给你出的主意?”

    “是……史兄。”

    “史宽之?”韩侂胄脸色一沉,“他不是史弥远的儿子吗?你和他有过节?”

    “没有,我和史兄亲近得很。”

    “原本没人知道虫惜的事,让马墨对外泄密,今天又闹这么一出,这下谁都知道虫惜已死,还知道她的死与你有关。这个史宽之,要么是自作聪明,要么便是没安好心,你以后少与他往来。”

    “爹,史兄与我义气相连,他不会……”

    韩侂胄瞪了韩?一眼。

    韩?扁了扁嘴,道:“我以后少见他就是了。”

    “我早就说过,北伐在即,你不要再给我添乱。”韩侂胄道,“这段时间,没我的允许,你不准再出门!”

    韩?接二连三地挨训,心中有气,却也只能忍着,点头应了,又问:“那宋慈怎么办?”

    “宋慈那里,我自有处置,轮不到你来管。”

    韩?不敢多嘴,低头道:“是,爹。”

    韩?在自家挨训之时,府衙司理狱中,宋慈的脖子都快断了。

    这是十天之内,宋慈第二次入狱了。一如上次入狱,他仍是安之若素,不见丝毫慌乱,也不见任何担忧。他一进牢狱,便躺在干草上,如同躺在习是斋的床铺上,闭上双眼,暗自推想起了案情。

    可这份平静没持续多久,牢门忽然打开,冯禄领着两个狱卒,抬着一副重枷进来了。冯禄低声道:“宋提刑,对不住了……”吩咐两个狱卒给宋慈戴上了重枷。那重枷是用干木制成,重达二十八斤,压在脖子上,宋慈连头都抬不起来。

    宋慈知道枷锁共分三等,依次为十五斤、二十五斤和二十八斤,最重的这一类重枷,通常是给死囚戴的。冯禄只是一个狱吏,他知道这不是冯禄的意思。他就这么戴着重枷,从早晨至午后,又从午后至傍晚,好几个时辰过去了,只觉脖子疼得如要折断一般,手腕被长时间套在枷锁中,早已发麻。这期间,他被关在狱中一直无人搭理,别说赵师睪和韦应奎,便连狱卒也没来过一个,也未送来任何饭食,似乎有意让他饿着肚子饱尝戴枷之苦。

    就这么到了入夜时分,狱道中终于响起了脚步声,韦应奎带着两个差役来了。

    韦应奎来到关押宋慈的牢狱外,见到宋慈身戴重枷的样子,吃惊不已地道:“宋提刑,你这是……好大的胆子,是谁给宋提刑上的枷?”当下唤来冯禄和所有狱卒,一番喝问之下,冯禄承认是自己给宋慈上了枷。

    韦应奎指着冯禄的鼻子骂道:“宋提刑可是浙西路提刑干办,没有赵大人的命令,你个没大没小的东西,竟敢私自动用枷锁,还不快给宋提刑卸枷!”

    冯禄唯唯诺诺地点头,带着狱卒钻进牢狱,卸去了宋慈脖子上的重枷。

    韦应奎道:“宋提刑,这帮狱吏太不懂事,我一定好生管教。”

    宋慈知道韦应奎这是假作不知,故意唱戏给他看,也不说破,揉了揉脖子和手腕,坐直身子,对卸枷的冯禄轻声道了一句:“多谢了。”

    冯禄面有愧色,退出了牢狱。

    “宋提刑,赵大人要见你,请吧。”韦应奎吩咐两个差役将宋慈押出司理狱,由他领路,前往中和堂。

    中和堂内,赵师睪已等候多时。一见宋慈被押进来,他立刻板起了脸:“怎可对宋提刑不敬?还不快松开。”两个差役赶忙松手,放开了宋慈。赵师睪一改冷脸,笑着朝身旁的椅子抬手:“宋提刑,请坐。”

    宋慈立在原地不动。

    赵师睪尴尬地笑了笑,收回了手,冲韦应奎使了个眼色。韦应奎道:“下官告退。”带上两个差役,退出了中和堂。

    “西湖沉尸的案子,圣上极为关心,闻听宋提刑入狱,特命内侍传下手诏,着宋提刑以戴罪之身出狱,在金国使团北归之前,查清西湖沉尸一案。”赵师睪取出一道手诏,“这是圣上手诏,宋提刑,接诏吧。”

    “这么说,我可以走了?”宋慈道。

    “那是自然。”赵师睪道,“有圣上旨意在,宋提刑……”

    赵师睪话未说完,宋慈接过手诏,转身便走,将张口结舌的赵师睪抛在了原地。

    从中和堂出来后,宋慈一边走,一边展开手诏,借着廊道上的灯笼光,看清了手诏上的旨意,是让他即刻出狱,戴罪立功,查清西湖沉尸案。他知道一定是刘克庄去找过太尉杨次山,借助杨皇后之力,说动皇帝赵扩下旨,这才让他有出狱查案的机会。他脚下不停,径直走出府衙大门,一眼便看见了等在街边的刘克庄。原来刘克庄知道他迟早会出狱,早就在府衙大门外候着了。

    劫后相见,两人捉住彼此肩膀,相视一笑。

    这一笑后,宋慈很快恢复了面如止水。明天就是正月初十了,金国使团北归就在明天上午,留给他查案的时间,只剩下最后一晚。他抬头看了看天,这夜色仿如泼墨,不见丝毫星月之光。他紧了紧青衿服,沿街快步而行。

    “现在去哪里?”刘克庄问道。

    宋慈应道:“城南义庄。”

    这是三天之内,宋慈第三次来到城南义庄了。前两次义庄都锁了门,只能听见犬吠声,这一次义庄的门没有再上锁,而是虚掩着,门内也没有犬吠声传出,倒是飘出了一股浓浓的肉香。

    宋慈推门而入,拖长的吱呀声中,白惨惨的灯笼光映入眼帘。灯笼之下,一只破瓦罐挂在两口棺材之间,其下柴火噼噼啪啪地燃烧着,阵阵肉香裹着烟气从瓦罐中喷出。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头半蹲在瓦罐旁,穿着满是污垢的破袄,后背顶着个大驼子,手捧一块狗肉,正飞快地啃着。听见推门声,那老头转过脸来,一目已瞎,另一目眼白大,眼珠小,瞅了宋慈和刘克庄一眼,见二人都不认识,继续闷头吃自己的狗肉,侧了侧身子挡住瓦罐,生怕来人抢他狗肉似的。

    宋慈见那老头驼着背,猜到那老头便是看守义庄的祁驼子。他朝义庄大门的左侧看了一眼,那里有一根铁链横在地上,铁链旁有血,血还没干,还有狗的皮毛和内脏,看起来狗刚被剥剖不久。他眉头一皱,前两日来义庄时,都能听见犬吠声,显然义庄里养着狗,今日这犬吠声却没了,只有一地的皮毛内脏和瓦罐中炖煮的狗肉。他知道,是祁驼子将自己养的狗杀来吃了。

    宋慈向祁驼子走去。

    祁驼子这一次没有回头,嘴里包着狗肉,冷言冷语地道:“寄顿尸体,一百钱。”

    “我们不是来寄顿尸体的。”刘克庄道,“这位是提刑司的宋大人,想找你问些事情。”

    宋慈道:“你是这城南义庄的看守吧?本月初五,府衙送来了一具女尸,在这里停放了一天一夜,你还记得吧?”

    祁驼子吃完一块狗肉,把手伸进瓦罐,不顾汤水滚沸,捞起一块狗肉,又吃了起来,嘴里道:“打听事情,两百钱。”

    “啊呀,你这老头……”刘克庄道。

    宋慈拦住了刘克庄,问道:“那具女尸停放期间,可有人来到义庄,动过尸体?”

    “记不得。”祁驼子随口应了一句,埋头大咬大嚼,再不理会宋慈和刘克庄。

    宋慈知道,两三天前的事情,不可能忘得那么快,祁驼子这般样子,无非是想要钱。祁驼子嗜赌如命,只怕是把钱财输了个精光,连饭都吃不上,这才把自己养的狗都杀来吃了。他伸手入怀,摸出了钱袋。

    刘克庄见状,道:“让我来。”从怀中摸出一张行在会子,放在祁驼子身边,“老头,看清楚了,这可值五百钱。”

    祁驼子把嘴一抹,手上汤水往破袄上一揩,拿起行在会子,独目放光。他把行在会子揣在怀里,不再吃狗肉了,把瓦罐盖子一扣,几脚将火踏灭,起身就要往外走。

    刘克庄一把拉住祁驼子,道:“你还没回答问话呢!”

    “没人动过尸体。”祁驼子应道。

    “那你还收我的钱?”刘克庄道,“把钱还来。”

    祁驼子弓着驼背,手按在胸前,道:“这是我的本钱,我的本钱,你不能抢……”

    刘克庄觉得祁驼子不可理喻,道:“我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你这样占便宜的人。”

    “当真没人动过尸体?”宋慈忽然问道。

    “没有,没有……”祁驼子死死地按住胸前,“府衙来了人,运走了尸体,没人动过尸体。”

    “你应该见过那具女尸吧,”宋慈又问,“尸体上可有伤痕?”

    “有伤痕。”

    “哪里有伤痕?”

    “脖子。”

    宋慈奇道:“脖子上哪来的伤痕?”他记得虫娘的尸体从西湖里打捞起来时,脖子上并没有伤痕,此后他去长生房验尸时,虫娘的脖子上也没有验出任何伤痕。

    祁驼子道:“司理大人在这里验尸,我瞧见了的,脖子上有伤痕……司理大人悄声问我,怎么才能把伤痕弄没了……芮草融醋掩伤,甘草调汁显伤,司理大人居然连这都不懂……”说着要往外走,嘴里又道,“我的本钱,别来抢我的……”

    “装疯卖傻想走,没那么容易。”刘克庄拉住祁驼子,说什么也不放手。

    “克庄,我们回提刑司。”宋慈说了这话,忽然掉头往外走。

    宋慈走得很急,刘克庄见状,对祁驼子道:“老头,打听事情两百钱,你还欠我三百钱,你可记住了,我下次来找你拿钱。”松开了祁驼子,追着宋慈去了。

    宋慈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提刑司,途中路过一家药材铺,买了一些甘草,让药材铺的伙计碾磨成末。一入提刑司,他直奔偏厅,来到虫娘的尸体前。他让刘克庄帮忙取来一碗清水,将甘草末倒入,混合搅拌,调成了一碗甘草汁。他将甘草汁均匀地涂抹在虫娘的脖子上,静候片刻,将甘草汁洗去,只见虫娘的脖子上赫然多出了两道淡淡的瘀痕。他伸出双手,对着这两道瘀痕翻来覆去地比画了几下,心下明了:“虫娘是被人掐死的!”

    这两道掐痕不长,尺寸也不大,然而完颜良弼生得膀大腰圆,他那粗大的双掌,与这两道掐痕根本不相符。

    “原来韦应奎早就验出了虫娘脖子上的掐痕,明知这极可能是致命伤,却从祁老头那里问得遮掩尸伤之法,故意用芮草将掐痕隐去。只要有这两道掐痕在,完颜良弼就不可能是凶手,韦应奎这么做,想是为了迎合上意,将完颜良弼定罪。我一开始还以为是金国使团的人在尸体上动了手脚,想不到竟是韦应奎。韦应奎不是什么地位低下的仵作行人,堂堂的临安府司理参军,验尸草率也就罢了,居然知法犯法,遮掩尸伤!”宋慈想到这里,两腮微鼓,很少见地脸色铁青。

    他转念又想:“芮草融醋掩伤,甘草调汁显伤,居然真有这种遮掩尸伤的方法。祁老头只是一个义庄看守,他怎会懂得这些?韦应奎向他询问遮掩尸伤之法,似乎知道他很懂验尸之道。这个祁老头,看来不简单啊。”

    刘克庄见宋慈神色数变,知道宋慈定然想通了什么重要关节。他关心虫娘的案子,问道:“怎么了?是不是知道凶手是谁了?”

    宋慈摇了摇头,盯着虫娘脖子上的掐痕,凝思片刻,忽然道:“走。”

    “去哪里?”刘克庄问。

    宋慈应道:“锦绣客舍。”他有了一些新的猜想,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必须走一趟锦绣客舍,这个此前他一直不想涉足的地方。

    锦绣客舍位于太学东面,名字取锦绣前程之意,因为离太学很近,不少学子亲属和旁听求学之人常在此落脚。一些进京赶考的举子,心慕太学之风,也会来此处投宿。十五年前入临安参加殿试的宋巩,就是带着妻子和年仅五岁的宋慈住进了这里。如今十五年过去了,当宋慈又一次踏入锦绣客舍的大门,曾经那些满是鲜血的画面,不可避免地从记忆深处翻起,出现在他眼前。

    与十五年前相比,锦绣客舍的瓦顶和槛墙皆已翻新,但整座客舍的规模大小并无变化,甚至连掌柜也还是当年那个叫祝学海的人,只是略微白了胡子,花了头发。宋慈和刘克庄踏入锦绣客舍的大堂时,映入眼帘的是明窗净几,一派井然有序。祝学海站在柜台后面,衣冠齐楚,浑身不见任何皱褶,便连胡子也梳得整整齐齐。

    祝学海正在仔细地擦拭柜台,柜台已被他擦得干净发亮,可他还是在检查是否有还没擦到的地方。见来了客人,他仔细擦净了自己的双手,微笑着道:“二位公子,是要投宿吗?”

    “掌柜,行香子房可还空着?”宋慈问道。

    “行香子房已有住客了。菩萨蛮、鹧鸪天、定风波,就剩这三间房还空着……”祝学海的话戛然中断,凑近了眼,看清宋慈出示的腰牌,上面“浙西路提刑司干办公事”的字样,令他喉咙一哽。

    “我们是来查案的。”宋慈表明了来意。

    “查案?”祝学海微微一愣。

    “本月初四那天,行香子房应该有客人退过房。”宋慈问道,“掌柜对退房的客人可还有印象?”

    “初四?退房?”祝学海想了想,回答道,“没记错的话,是一男一女两位客人,那位女客人的脸上还有文身。”

    宋慈一听这话,知道祝学海说的两位客人是袁朗和妹妹袁晴,道:“这两位客人,此前是一直住在行香子房吗?”

    “是的。”

    “他们住了有多久?”

    祝学海取出账本,查看了记账,道:“这两位客人是腊月十五住进来,正月初四走的,拢共住了有二十天。”

    宋慈眉头一凝,拿过账本,仔细看了,上面清楚地记着袁姓客人二位,一男一女,从腊月十五入住,到正月初四退房。他暗觉奇怪,袁朗来临安是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妹妹袁晴,按理说他找到袁晴后,就该尽快返乡,为何要在锦绣客舍住上二十天这么久呢?他又看了一眼账本上的花费,行香子房二十天里的各种开销,共计十八贯出头,只怕抵得上袁朗半年的工钱了。他问道:“这两位客人住进来后,可有什么奇怪之处?”

    “这两位客人是犯了什么事吗?”祝学海难忍好奇。

    “没犯什么事。”宋慈道,“你只管回答我的问题,他们是否有什么奇怪之处?”

    “奇怪之处倒是不少。”祝学海答道,“那两位客人投宿之时,我看他们衣着破旧,尤其是那位女客人,身上很脏,一大股酸臭味,像个乞丐,我一开始以为他们是来讨食的,哪知他们却要住上房,还提前付了好几天的房钱,后来不断加钱,前后一共住了二十天。那男客人自称姓袁,身子很壮实,说是在外干力气活,又说那女客人是他妹子,失散了多年,好不容易才找着了,他不想让妹子再受苦,所以才要上房给他妹子住,又让每日的饭食都要做最好的,每晚都要送去热水给他妹子洗浴,常常深更半夜还要添一顿消夜,对他妹子真是好得没话说。那男客人每天早出晚归,但又担心他妹子出事。他妹子极怕见生人,这里也不大好使,”祝学海朝自己的脑袋指了一下,“他怕妹子再走失,每次出门时,都把房门从外锁住,不让任何人打开。早晚饭食都是他到大堂来取,再端进房去,中午也会特地赶回来一趟,亲自把饭食送进房……”

    祝学海说到此处,身后忽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跑堂伙计从过道转角跑来,在柜台左侧的酒坛里打了一壶酒,又急匆匆要原路奔回。

    “是哪间房要酒?”祝学海问道。

    那伙计应道:“行香子房。”

    “那客人这么能喝,又要了一壶酒?”祝学海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笔,在账本上记下了这笔酒账。

    “可不是嘛。”伙计捧着酒壶,一溜烟地去了。

    “掌柜,”宋慈道,“你方才的话还没说完。”

    祝学海将账本仔细收起来,一边回想,一边接着道:“那两位客人还有不少奇怪之处。在上房住了一夜,那男客人便说房中的棉被啊,水壶啊,浴桶啊,便桶啊,都是旧的,让全部换成新的。他那妹子浑身又脏又臭,我没有嫌弃他们,让他们住了进来,他们倒好,反倒嫌弃上房里的东西都是旧的。我这客舍经营多年,最注重的便是干净整洁,在这临安城中,那是有口皆碑的。不管是上房下房,只要住过客人,房中的物什该清洗的清洗,该擦拭的擦拭,都会打整得干干净净。行香子房中那些物什虽是旧的,可也只用过一两年,他们住进去之前,我还特意让伙计清理了一遍,哪有什么不能用的?我经营客舍二十多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挑剔的客人。”说着摇起了头。

    宋慈略作沉思,道:“我想去行香子房看看,可以吧?”

    祝学海面露为难之色,道:“大人,行香子房已经有客人了,眼下是晚上,只怕……不那么方便。”

    宋慈点了点头,祝学海还当宋慈能体谅难处,哪知宋慈点过头后,迈步就朝过道转角走去。

    祝学海不由得一愣。

    刘克庄早就习惯了宋慈的行事风格,笑道:“掌柜,叨扰了。”紧随宋慈而去。

    无须任何人引路,宋慈径直走过转角,去到过道的最里侧,那里有一扇微开的房门,门上挂着刻有“行香子”三字的木牌。房门之外,方才那个送酒的跑堂伙计,此时正猫着腰,朝门缝里偷偷地窥望。

    刘克庄不知那跑堂伙计在看什么,走上前去,戳了戳那跑堂伙计的后背。那跑堂伙计惊了一下,回头见了刘克庄和宋慈,忙将房门拉拢,尴尬地一笑,匆忙退下了。

    刘克庄狐疑地瞧了那跑堂伙计一眼,上前叩响房门,道:“里面的客人,有事叨扰一下。”

    房中无人回应。

    刘克庄又问了两遍,房中还是无人应答。

    刘克庄回头看着宋慈,宋慈点了一下头。

    房门方才还微开着,可见并未上闩,刘克庄伸手一推,房门应声而开。

    映入眼帘的是氤氲白汽,扑鼻而来的是淡淡清香,半开半闭的屏风上搭着衣裙,摆放酒盏的方桌旁是一只漆木浴桶,一个女子侧坐水中,酥肩外露,藕臂轻抬,正在洗浴。那女子伸出湿漉漉的手,柔荑般的手指钩住桌上酒盏,送到唇边,轻哼一声:“躲在门外看不够,还要进来看吗?”

    刘克庄顿时脸皮涨红。他之前听跑堂伙计说行香子房的客人要酒,还打了一壶酒送去,以为房中客人是在吃酒用饭,哪知竟是在洗浴,而且还是个女子。“对……对不住。”他忙侧过脸,急慌慌地退出房外,拉拢了房门。

    宋慈就站在刘克庄身后,也看见了房中的这一幕。两人相视一眼,刘克庄神色极是尴尬,宋慈却是面不改色,上前又一次叩门,道:“提刑司查案,冒昧打扰姑娘,还请姑娘行个方便。”

    房中无任何回应,好半晌后才有水声响起,又过得片刻,“吱呀”一响,房门被拉开了。一个女子身披浅黄裙衫,发梢微湿,手把酒盏,目光在宋慈的脸上流转,声音一扬:“提刑司?”

    宋慈出示了提刑干办腰牌。

    那女子看了看宋慈的青衿服,道:“你是宋慈?”

    “姑娘认识我?”

    “闻听太学出了个会破案的学子,原来是你。”那女子打量宋慈,面含浅笑,“得见宋公子真容,长得也不过如此嘛。”

    宋慈容貌稳重,本就谈不上英俊,对这话并不在意,倒是一旁的刘克庄听得莞尔一笑。

    宋慈道:“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那女子微笑道,“宋公子叫我韩絮就行。”

    刘克庄一听韩絮所吟词句,乃是出自欧阳修的咏蝶词,借用何郎傅粉和韩寿偷香的典故,以蝴蝶比喻那些风流轻狂的美男子。这词句便是刘克庄也难以吟出口,居然从一妙龄女子口中吟出。他看着那女子,心中奇之,想到方才那女子沐浴饮酒的场景,暗道:“此女名为韩絮,却是一点也不含蓄。”

    宋慈别无他想,一腔心思都在查案上,道:“韩姑娘,这间行香子房与一桩命案有关,牵连可谓重大,我可否入内查看一番?”

    “宋公子说的是西湖沉尸案吗?”

    “姑娘怎知?”

    “苏堤验尸,鼎铛有耳,临安城谁不知道宋公子在查此案?”韩絮将手中酒盏递出,“难得与宋公子一见,也算缘分,何不饮了这一盏?”

    宋慈只向酒盏看了一眼,并未伸手去接。

    刘克庄笑道:“宋大人不沾壶觞,姑娘要饮酒,我刘克庄可以奉陪。”接过韩絮递出来的酒盏,仰头一饮而尽。

    韩絮淡淡一笑,道:“既不好酒,那也不必勉强。”让到门边,酥臂一抬,“宋公子,请吧。”

    宋慈这才踏入行香子房,环眼一望,房中布局与十五年前颇为相似,东西两侧墙壁上的题词还在,其中东墙上题着“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西墙上题着“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些词句出自苏东坡的两首《行香子》,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锦绣客舍的房间皆以词牌为名,又请来书法好手,在房内墙壁上题写该词牌下的词作佳句,可谓别具一格。宋慈看着墙壁上的题词,想起当年旧事,心中郁郁。

    此行是为查西湖沉尸一案,宋慈定了定神,开始在房中慢慢走动,四处细细观察。他将行香子房的角角落落都看遍了,并未有任何发现,却因房中一切宛如当年,心中总是念起旧事,想起死去的母亲,眼前渐渐模糊。他不想让人看见自己流泪,绕过屏风,来到窗边。窗户是支摘窗,中间的窗扇已经支起,窗外是一条人迹稀疏的小巷子。他背对着刘克庄和韩絮,好一阵才收住了泪水。

    宋慈入临安太学求学,已将近一年光景,锦绣客舍距离太学那么近,他却从未来过这里,更别说进入这间行香子房了。他没有任何发现,不想再在房中多待,打算离开。

    可就在即将走出房门之时,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回过头去,目不转睛地盯着韩絮。

    韩絮被宋慈瞧得有些不自在,轻轻咳了两声,以此提醒宋慈。可宋慈依然如故,盯着韩絮不放。韩絮觉得宋慈的目光有些奇怪,往旁边挪了两步,却见宋慈的目光并没有跟着自己偏移。她这才发现,宋慈并不是盯着她看,而是一直在看她身后的漆木浴桶。

    宋慈似有所悟,忽然转身疾步出门。

    “又走得这么急。”刘克庄倒是不忘礼数,向韩絮道,“多谢韩姑娘美酒。冒昧打扰,得罪之处,还请韩姑娘见谅。”执手一礼,方才出门。

    宋慈疾步回到锦绣客舍的大堂,找到了柜台后的祝学海,道:“掌柜,你方才说那袁姓客人将房中物什都换了新的,那换下来的旧物什,眼下都在何处?”

    “全都清洗干净,放到其他房间使用了。”祝学海应道。

    “浴桶放在何处?”

    “大人,你到底是来查什么案子啊?”祝学海实在好奇不已。

    宋慈却道:“你只管回答我,浴桶放在何处?”

    祝学海对客舍中的大小事情了然于胸,说浴桶放到了楼上的定风波房。

    定风波房没有住客,宋慈立刻让祝学海带路前去。

    定风波房虽是上房,但因为紧邻楼梯,声响嘈杂,算是上房中最差的一间,摆放的物件也比行香子房稍次,但收拾得极为干净整洁,几乎到了一尘不染的地步。当初从行香子房换下来的浴桶,此刻就放置在这里。宋慈凑近查看,浴桶的形状大小,与行香子房中的漆木浴桶一致,只是漆色稍显陈旧。他围着浴桶转起了圈,仔细地寻找着什么。

    刘克庄看不明白宋慈在找什么,祝学海也看不明白,两人都站在宋慈的身后,极为好奇地望着宋慈。

    宋慈仔细找了一圈,忽然指着浴桶边缘上一处地方,问祝学海道:“这里是修补过吗?”

    宋慈所指之处,漆色比周围稍显明亮,只有指甲盖大小,若不凑近细看,实难发现。祝学海凑过来看了,道:“大人真是眼细,这里是修补过。”

    “这里原本缺了一块?”

    “是缺了一小块。”

    “几时修补好的?”

    “从行香子房搬出来后,我发现了浴桶上这处缺口,叫伙计找来木匠,粘上木片,又上了漆,这才将浴桶搬来了这间房。”

    宋慈略作沉思,道:“掌柜,借笔墨一用。”

    祝学海回到大堂柜台,取来纸笔,交给宋慈。

    宋慈将纸撕成条状,写上“提刑司封”四个大字,又署上自己的姓名,贴在定风波房的房门上。

    祝学海吃了一惊,道:“大人,你这是……”

    “在我回来揭下封条前,这间房不许任何人进入。”宋慈道,“此事关系重大,还请掌柜切记。”

    “记……记下了。”祝学海点了点头。

    宋慈叫上刘克庄,出锦绣客舍,往东而行。

    “现在又是去哪?”

    “竹竿巷,梅氏榻房。”

    梅氏榻房是一处货栈,供商旅寄放各类货物,也提供住宿,但大都是通铺,一间房住几人到十几人不等。来此落脚之人,大都是些货郎、脚夫,尤其是正月期间,持续十数日的灯会,吸引了众多外地商旅拥入临安,搬运货物的脚夫多了起来,做各种小生意的货郎也是随处可见。这些货郎、脚夫赚的都是辛苦钱,赚到钱也不舍得花,不肯住那些好的客邸旅舍,大都选择在一些货栈榻房的通铺落脚。

    宋慈和刘克庄来到梅氏榻房时,榻房门口停着一辆马车,“驿”字木牌,三色吊饰,这是都亭驿的马车。马车内空无一人,周围也无人看守。宋慈和刘克庄相视一眼,快步走进了梅氏榻房。

    此时已是戌时三刻,这个时辰,临安城内华灯四起,游人如织,正是货郎、脚夫们外出忙碌的时候,梅氏榻房内几乎走空,没剩下几个人。

    宋慈找到一个榻房伙计,打听是不是有一对卖木作的父女住在这里。

    “又是来找那对父女的?”那榻房伙计朝西头一指,“瞧见了吧,那边转过去,最尽头的房间就是。”

    “还有人来找这对父女?”宋慈道。

    “可不是吗?刚来了一拨人,才进去没多久。”

    宋慈和刘克庄朝榻房伙计所指的方向走去,转过一个弯,刘克庄脱口道:“果然是这帮金国人!”

    两人的身前是一条过道,过道的尽头是一间通铺房,此时紧闭的房门外直挺挺地站着几人,皆非宋人打扮,而是金人穿着。这几个金国人,宋慈和刘克庄此前见过,是跟在赵之杰和完颜良弼身边的那些金国随从。

    见宋慈和刘克庄到来,几个金国随从伸手阻拦,不让二人进入通铺房。

    “你们可弄清楚了,这里是大宋临安,不是你们金国,还不赶紧让开。”刘克庄见几个金国随从无动于衷,打算硬闯。

    宋慈拦住了刘克庄。金国随从在此把守,赵之杰和完颜良弼势必在这间通铺房内。他隔着房门,朗声道:“赵正使,提刑司宋慈、太学刘克庄前来查案,还请开门。”

    房内很快传出赵之杰的声音:“让他们进来。”

    几个金国随从这才打开房门,让宋慈和刘克庄入内。

    通铺房内油灯昏黄,角落里一张简陋的床铺上,躺着神色委顿的桑老丈,面有愁容的桑榆坐在床边,身前立着赵之杰和完颜良弼。

    这间通铺房可住十人,其余床铺都空着,住客都外出忙活了。桑老丈染病在床,桑榆为了照顾桑老丈,这两天一直留在梅氏榻房,没有外出摆摊做买卖,装有各种木作的货担,一直静悄悄地搁在房角。

    桑榆已从说话声中听出是宋慈,眼见宋慈进来,愁容为之一展。

    宋慈来到床铺前,看望了桑老丈,见桑老丈脸色蜡黄,数日不见,仿佛苍老了许多,知他病得不轻,道:“克庄,你找个榻房伙计,去刘太丞家请大夫来。”

    刘太丞家是临安城北的一家医馆,医馆主人曾在翰林医局馆做过太医丞,一向以医术精湛著称。桑老丈这几日患病卧床,通铺房内一些住客关心他的病情,曾提到城北的刘太丞医术高超,药到病除,叫他去刘太丞家看病。可桑老丈听说刘太丞家看病很贵,说什么也不肯去,只让桑榆到附近的药铺抓了些药,哪知吃过药后不见好转,反而病得越发严重。此时听宋慈说要去刘太丞家请大夫,他老眼中透出急色,颤抖着摆手,道:“使不得……”

    宋慈明白桑老丈心中所忧,道:“老丈放心,这看病的钱我来出。”

    桑老丈更是摇头:“公子,不可……”

    “老丈是建阳人吧。”宋慈缓缓说道,“不瞒老丈,我也是建阳人,以前在建阳县学门前,还与老丈有过一面之缘,只怕老丈不记得了。”说话间,一旁的刘克庄已快步出门,很快返回,向宋慈点了点头,示意已差榻房伙计去刘太丞家请大夫了。

    桑榆怕桑老丈着凉,将他的手放回被窝里,比画了睡觉的手势,让他安心将养,又起身向宋慈和刘克庄行礼,比画手势道了谢。

    宋慈道:“桑姑娘不必客气。”

    “闻听宋提刑今日身陷囹圄,想不到这么快便全身而退,还能在这梅氏榻房中见到。”赵之杰忽然道,“世上的事可真巧,赵某不管去到何处,似乎总能见到宋提刑。”

    宋慈这时才向赵之杰行礼,道:“见过赵正使。”

    完颜良弼见宋慈只对赵之杰行礼,却不对自己行礼,冷冷哼了一声。

    “宋提刑既是来查案,”赵之杰让开一步,将床铺前的位置空了出来,“那就请吧。”

    宋慈却站在原处没动,道:“赵正使请便。”

    两人正容亢色,隔着一步之遥,对视了半晌。

    赵之杰忽然淡淡一笑,站回床铺前,向桑老丈道:“老人家,你方才说到,初四那晚虫娘下马车时,清波门外有人起了争执,那是怎么回事?”

    桑老丈声音虚弱,断断续续地讲了起来,原来初四那晚有车夫推着车从清波门出城,不小心与一个进城的挑担货郎发生了磕碰。那货郎原本和桑氏父女一样,也是在城门口摆摊,旁人都唤他黄五郎,卖的是拨浪鼓、风车、花篮、木花鲈等小玩物,可生意实在不大好,便把货物收拾了,对桑老丈和桑榆道:“这里生意也不好做,我先回去了,看来下回还是要去老地方才行啊。”挑上担子,打算回城歇息。他与出城的推车这一磕碰,担子上好几样货物掉在了地上,倒有一两样货物摔坏了。黄五郎身形瘦削,脾气却大,拦住推车不让走,定要车夫给个说法。那车夫身子强壮,反倒一点也不蛮横,不住口地赔不是,还要给货郎赔钱。两人口音相似,这一争执,彼此问起故里,才发现竟是同乡,又各自卷起袖子露出左臂,臂膀上竟有相同的太阳状文身。黄五郎顿时红脸变笑脸,说什么也不肯收那车夫的钱了,一场争执就这么化于无形。两人各走各的路,一个出城,一个入城。就在这时,都亭驿的马车经过,忽然在清波门外停下,虫娘从马车上下来了。

    赵之杰道:“你说的这辆推车,可是加了篷子,铺了被褥,上面还睡着一个人?”

    桑老丈点了一下头。

    赵之杰又问:“推车上所睡之人,可是个女子,脸上有文身?”

    桑老丈奇道:“你怎么知道?那姑娘原本……在篷子里睡觉,闹争执时,她探头出来看发生何事,我瞧见了她的模样……我当时还觉得奇怪,哪有女人在脸上文身的……”他身子虚弱,稍微多说一些话,便要喘上一两口气。桑榆守在他身边,神色尽是担忧。

    赵之杰问到此处,转过头来,朝宋慈看了一眼。

    宋慈来到梅氏榻房,本就是为了找桑榆和桑老丈,打听初四那晚两人在清波门外是否另有见闻。他记得之前送桑榆出府衙时,问桑榆是否在清波门看见过韩府的家丁,当时桑榆比画手势,说她没看见过家丁,只看见了一些货郎和车夫。他想到袁朗带妹妹袁晴出城时,正是推着一辆推车,所以想来问问桑榆和桑老丈当晚有没有看见过袁氏兄妹,此时一听桑老丈的回答,便知道与黄五郎发生争执的车夫就是袁朗,那个脸有文身的女子则是袁晴。他没想到赵之杰打听的方向与自己一致,也向赵之杰看了一眼,但没作其他表示,继续默不作声地站在一旁。既然赵之杰所问方向与自己相同,那他只需继续旁听下去即可。

    上次在熙春楼的侧门外,是宋慈向袁朗盘问,赵之杰和完颜良弼始终站在一边旁听,刘克庄还曾因此事着恼。这一次却是赵之杰各种提问,宋慈和刘克庄在一旁堂堂皇皇地听着。

    “你们两个不走,杵在这里做什么?”这一次轮到完颜良弼表达不满了。

    “这里是我大宋土地,我等皆是大宋子民,爱在哪里,便在哪里。”刘克庄道,“几时轮到你一个金人来管?”

    完颜良弼怒而上前,却被赵之杰拦下了。赵之杰有信心凭自己的真本事破案,不怕宋慈旁听,道:“老人家,虫娘下马车后,你可有看见她往何处去了?”

    “没太留意,但肯定没回城……”桑老丈答道,“我就在城门边上摆摊,望着城门下进进出出的人,就盼着能有客人来照顾生意……那姑娘若是回城,我定会瞧见的……”

    “没回城,那就是出城了,你只是没瞧见她出城后去了哪个方向?”赵之杰道。

    桑老丈点了点头。

    赵之杰想了想,道:“老人家,打扰了。”转过身,似乎想到了什么,急着要走。

    “赵正使,我有一事相询。”宋慈忽然道。

    赵之杰脚步一顿,道:“什么事?”

    “本朝有一将军,名叫虫达,曾在六年前背国投金。”宋慈道,“赵正使可知此事?”

    听到“虫达”的名字,宋慈身后的桑榆忽然神色一怔,卧病在床的桑老丈则是微微颤了颤眉。

    赵之杰反问道:“宋提刑为何打听此事?”

    “只是好奇。”

    “此事我不清楚。”

    “完颜副使久在兵部,”宋慈知道完颜良弼是金国的兵部郎中,转而向完颜良弼问道,“想必知道此事吧?”

    “虫达?”完颜良弼随口道,“没听说过这号人。”

    “虫达原是池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完颜副使当真没听说过?”

    “没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完颜良弼口气不悦。

    赵之杰不愿留下来过多纠缠,道:“宋提刑,就此别过。”快步往外走去。完颜良弼哼了一声,招呼上门口把守的几个金国随从,随赵之杰一并去了。

    刘克庄瞧着赵之杰等人的背影,道:“这帮金国人,在临安地界上,竟如此横行无忌。”

    宋慈来到桑老丈身边,道:“老丈,你方才说,那叫黄五郎的货郎,与那车夫口音相似,是同乡?”

    桑老丈点了点头。

    一旁的桑榆神色已经恢复如常,也跟着点起了头,当晚她也听到了两人争执,口音的确很相似。她比画手势,朝右手边的墙壁指了指。

    刘克庄一头雾水,完全看不明白桑榆在比画什么。宋慈却道:“你说黄五郎也住在这里,就住在隔壁?”

    桑榆点了点头。

    宋慈立刻便要往隔壁去,桑榆却连连摇手,用手势比画着解释,不久之前黄五郎来到这间通铺房,叫上几个在同一条街上做买卖的货郎,挑上各自的担子,一同结伴出去做买卖了。

    “你可知黄五郎在何处做买卖?”宋慈问道。

    桑榆点了一下头。

    “我有一些事要找这个黄五郎打听,还请桑姑娘带我去找他。”

    桑榆向桑老丈看去。她知道宋慈不认识黄五郎,通铺房里认识黄五郎的人都走光了,眼下只有她能带宋慈去找人,可桑老丈卧病在床,留桑老丈一人在这里,无人照看,她实在不大放心。

    刘克庄看出了桑榆的担忧,微笑道:“你们去吧,我留在这里照看老丈。刘太丞家的大夫来了,我就让大夫给老丈看病,姑娘只管放心。”话未说完,已在床边坐了下来。

    桑老丈感激宋慈为他请大夫看病,也道:“榆儿,你去吧……”

    桑榆比画手势示意她去去就回,又替桑老丈仔细地掖好被子,这才与宋慈一道离开。

    从梅氏榻房出来,桑榆沿着竹竿巷往东而行。快到巷口时,路边出现了一家脚店。宋慈原本跟在桑榆的身侧,这时忽然停下了脚步。

    桑榆见宋慈望着路边的脚店,也好奇地转头望去,只见那家脚店门前竖着一块招牌,上面写着“朱氏脚店”四字。她不知道宋慈在看什么,等了片刻,见宋慈仍然一动不动,于是伸出手,在宋慈的眼前晃了晃。

    宋慈回过神来,道:“桑姑娘,初四那晚从推车上探头出来,脸上有文身的女子,当时你也瞧见了吗?”

    桑榆点了点头。

    “你随我来。”宋慈迈步就往朱氏脚店里走。

    桑榆心中奇怪,心想宋慈明明是要去找黄五郎,为何突然进路边的脚店?她跟了进去,见宋慈找到店家,打听店中有没有脸有文身的女子入住。

    “我丢了盘缠,住不起锦绣客舍,就在附近竹竿巷的朱氏脚店找了间便宜的房,让妹妹住下了。”宋慈记得袁朗曾说过的话,他走进这家朱氏脚店,就是为了见一见袁朗的妹妹袁晴。

    店家朝右侧角落里的房间指了一下,道:“是有个满脸文身的女人,就住在那边。不过房门已经上了锁,是房中客人自个儿锁上的,你进不去的。”

    宋慈去到那间房外,果然见房门上挂着一把锁。这一点和宋慈在锦绣客舍打听到的情况一样,知道是袁朗自己上的锁,以防袁晴再次走失。他见门缝里透着光,于是凑近门缝,朝房内瞧了瞧。房内极为狭小,陈设简陋,只一桌一床而已,连窗户都没有,比之锦绣客舍有着天壤之别。在小小的方桌上,一灯如豆,昏暗的亮光照见了一个半趴在桌上的女人。那女人正在拨弄茶壶盖子,茶壶盖子在桌上翻转落定,弄出一阵嘎啦啦的响声。她就那么趴着,不厌其烦地反复拨弄茶壶盖子,像一个两三岁的孩童,把玩着一件极好玩的玩具。

    房中女人是朝里侧趴的,宋慈瞧不见她的面容。他想了一想,抬手敲响了房门,想看看那女人是何反应。

    敲门声一响起,那女人便如针扎一般,丢了茶壶盖子,蹿到床上,缩在床角,拉起被子裹住自己,很是惊怕地盯着房门方向。被她丢掉的茶壶盖子,在桌上滚动了半圈后,摔落在地上,碎成了好几瓣。

    宋慈这一下看清了,那女人脸上布满了青黑色的文身,文身呈波纹状,应该就是袁朗曾提到的泉源纹,那女人自然便是袁晴了。文身太过绵密,颜色又极浓,袁晴只剩一对眼睛露在外面,一张脸看起来奇丑无比。

    宋慈让桑榆过来,透过门缝瞧了一瞧。

    “是初四那晚推车上的女子吗?”

    桑榆点了点头,指了指自己的脸,意思是她认得袁晴脸上的文身。

    宋慈微微凝眉,暗想了片刻,没再惊扰袁晴,离开了那间房,让桑榆带他去找黄五郎。

    黄五郎在竹竿巷东面一条大街的街尾摆摊,这地方离熙春楼不远,街上满是花灯,吸引来了众多游人,这使得他今晚生意不错,收入颇丰。他笑容不断,一口外凸的黄牙很是显眼。他看见桑榆远远走来,笑着挥手打招呼。他本以为桑榆是要去附近的药铺抓药,只是从这里路过,没想到桑榆径直来到他的货担前,停住了脚步,又指了指身边跟着的宋慈。

    宋慈出示了提刑干办腰牌,请黄五郎到一旁人少的角落里说话。

    黄五郎不知道自己摊上了什么事,有些愣住了。桑榆向黄五郎比画手势,示意宋慈是好人,让他放心跟着宋慈去,她留在这里代为照看货担的生意。黄五郎想了想这段时间自己来临安做过的事,似乎没犯过什么事,但还是心中惴惴,跟着宋慈来到了一旁的无人角落。

    “你不是汉人吧?”宋慈问道。

    “我是琼人。”黄五郎应道,“我可没犯过事啊。”

    “你把左手的袖子卷起来。”

    “卷袖子做什么?”黄五郎一边问着,一边卷起了袖子,很快露出了左臂上一团青黑色的文身。这团文身形似太阳,想是年月久了,颜色已略有些淡,与袁朗左臂上的文身极为相像。

    “这处文身是什么意思?”宋慈指着黄五郎的左臂问。

    “这是宗族纹。”

    “宗族纹?”

    “我们琼人有很多宗族分支,各宗族都有自己的宗族纹,族人要把宗族纹文在身上。”

    宋慈的目光落在黄五郎的脸上,道:“我之前有见过一些琼人,会在脸上文身,为何你没有?”

    “你说的是打登吧。”黄五郎道,“我们琼人只有女人才打登,到十二岁就绣面,在脸上文一些谷粒纹、泉源纹、树叶纹之类的。男人都不打登绣面,只文宗族纹。各宗族有自己崇拜的东西,有的是蛙,有的是蛇,有的是虫,崇拜什么就文什么。我们这一支崇拜的是日月,男人在手上文太阳,女人在腿上文月亮,平时只要见到宗族纹,就知道是不是自己宗族的人。”

    宋慈眼神一变,仿佛猛然间想通了什么事。他提起初四那晚黄五郎与袁朗发生争执一事,道:“听说你与那车夫是同乡?”

    “是啊,那车夫姓袁,和我一样,也是从琼州来的。他也是琼人,还和我文着一样的宗族纹,我们祖上是同一支宗族的。他说来临安是为了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赶着带妹妹回琼州与爹娘团聚。”黄五郎感慨道,“能在这临安遇到同乡同族,那真是太有缘了。我同他约好了,等以后我回了琼州,定要抽空去找他。”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声,过往游人都转头望去,只见一群身穿金国服饰的人在大街中央招摇过市,一边走一边齐声高喊:“西湖沉尸一案,已由金国正使查破,明日一早,府衙破案!”喊完一遍,又喊第二遍、第三遍……如此不断地高喊,唯恐沿途游人不知。

    这群身穿金国服饰的人,正是不久前离开梅氏榻房的金国随从,他们中间是一辆缓缓行驶的都亭驿马车。

    宋慈皱了皱眉,迎了过去,当街而立,拦住了马车的去路。

    这些金国随从都认得宋慈,立刻有人去到车窗下,向车内禀报了情况。很快车帘撩起,赵之杰探出身子,道:“宋提刑,你这是何意?”

    车帘撩起的一瞬间,宋慈已看清马车内除了赵之杰外,还有完颜良弼,以及双手被绑住、耷拉着脑袋的袁朗。他知道赵之杰一直在追查虫娘沉尸一案,看来赵之杰已然认定袁朗是凶手,这才要将袁朗抓走。他道:“赵正使刚才急着走,是赶着去熙春楼抓人吗?”

    “不错,我已抓到了凶手,可惜宋提刑来迟一步。”赵之杰微笑道,“明日巳时,临安府衙,赵某恭候宋提刑大驾。”说罢手一挥,坐回车内。几个金国随从不再客气,一把将挡路的宋慈推开,护着马车前行,一边继续高喊,一边往远在城南的都亭驿而去。

    宋慈被推了个趔趄,赶来的桑榆忙扶住了他。桑榆很是气恼,瞪了那些金国随从一眼。宋慈却不以为意,也不打算再去问黄五郎,道:“桑姑娘,我们回去吧。”

    两人沿着来路而回,这一次宋慈的步子快了不少,似乎有些着急。

    没过多久,两人回到了梅氏榻房。

    通铺房中,一个长须花白但面色红润的老先生正在给桑老丈诊脉。这老先生便是以医术精湛而著称的刘太丞,身旁还立着一个梳着单髻的药童。

    “怎么了?”刘克庄从宋慈走进房中的步子,已看出宋慈有些起急。

    宋慈不作解释,叫刘克庄跟着他走。离开之前,他没忘记把钱袋留给桑榆,用来付刘太丞的诊金。他给出钱袋后,不由得稍稍迟疑了一下。他很罕见地觉得自己有些过于着急了。这个钱袋一面绣着兰草,一面绣着竹子,是桑榆一针一线亲手绣上去的,那个用红绳系了千千结的竹哨,此刻还放在钱袋之中。他应该把里面的钱留给桑榆,自己留下钱袋和竹哨的。可钱袋是他亲手给出去的,实在不好意思又立马要回来,只好向桑榆和桑老丈告了辞,有些急着逃离似的离开了梅氏榻房。

    宋慈带着刘克庄,直奔同一条巷子里的朱氏脚店,来到了袁晴所住的房间外。

    房门依然锁着,透过门缝,能看见袁晴又回到了桌边,只不过茶壶盖子已经摔碎,她没法再拨弄着玩,而是玩起了油灯,不时地吹一口气,看火苗偏偏倒倒。

    刘克庄记得以前查问袁朗的事,道:“里面是袁朗的妹妹?”

    宋慈点了点头,将刘克庄拉到一边,说了袁朗被赵之杰抓走一事。

    “这帮金国人真是无法无天,竟敢在临安城里抓人。”刘克庄甚是不满,“那赵之杰当自己是大宋提刑吗?”

    “袁朗被抓,他妹妹无人守护,我怕出什么问题。”宋慈道,“今晚我就住在这朱氏脚店,不回太学了。”

    “那我也不回去,陪你一起……”

    宋慈却摇头道:“我还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你去做。”

    “什么事?”

    “还记得上回净慈报恩寺后山开棺验骨的事吧?”

    刘克庄不明白宋慈为何提起这件事,道:“记得。”

    宋慈凑近刘克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话。

    刘克庄皱起了眉头,道:“又找那群人做什么?”

    “现下还不能告诉你,明天你就知道了。”宋慈道,“快去吧。”

    “每次都卖关子。”刘克庄微微一笑,“也罢,我这便去。”

    刘克庄走后,宋慈没有找店家要房间,而是在大堂里找来两条长凳,拼在一起,算作一张简易的床。他打算今晚就睡在大堂,守在袁晴的房门外。他身上只剩下十来文散钱,一起付给了店家,算是借宿一夜的费用。店家见他穿着太学生的衣服,以为他是落魄学子,没赶他走,还给他抱来了一床被子。

    宋慈将被子铺开在凳子上,在上面半躺半坐,身边不时有住客来来去去,他全不理会。如此过了不知多久,刘克庄回来了。

    “这里有我就行,你回太学休息吧。”宋慈道。

    “可别以为我是回来陪你的。”刘克庄道,“有人找到太学去,非要见你,我才带他来的。”

    “谁要见我?”

    刘克庄身子一让,身后走出一人,一身武学劲衣,剑眉朗目,却是叶籁。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