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 卷二 太行山下,小试牛刀 第55章 张辽张杨

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卷二 太行山下,小试牛刀 第55章 张辽张杨

    第55章张辽张杨

    并州腹心之地便在太原,太原郡治乃是晋阳,新上任的并州刺史选择先抵达晋阳实属顺理成章。

    乔琰若要见到这位张刺史,自然也得去晋阳。

    不过她没打算明着去。

    并州的最高长官莅临,还是个上任的新官,必定会对并州局面造成影响,尤其是这晋阳城里,光从城中的暗潮涌动就足以窥探出几分端倪了。

    且看看旁人在这位刺史的影响之下做出的到底是个什么反应,再决定她以何种态度面对他便是。

    故而她轻装简从地出了门。

    这一趟,她带上了徐福和戏志才。

    在策马漫行的时候,她朝着徐福看了眼,并未错过对方眼中的紧张之色。“元直莫非是担心路有流寇不能护卫我二人安全?”

    此前赵云在正式接任这乐平县中县尉一职的时候,回乡有了子龙那个字,且不说褚燕这个想挑战赵云地位的家伙是如何想的,徐福毕竟也是在这个年纪出来做事的,便难免也有些意动。

    以字相称便意味着作为成年人在外做事,这无疑是一种对能力的认可。

    他这种意动并未逃过秦俞的眼睛,第二日他前来县衙做事的时候,便当众宣布了自己有了字,往后可以以元直二字来称呼他。

    乔琰也觉得这个字来得恰是时候,否则她时常在纠结到底应当如何称呼徐福。

    乐平毕竟只有这一县之地,所能给出的职位也有限,徐福如今还领着乐平侯府的家臣庶子位置,总不能以徐庶子这种方式来喊,如今叫元直怎么想都要顺口多了。

    徐福苦笑道:“君侯悬系乐平一县万户生死,实乃千金之体,戏先生多谋善断,亦是乐平不可或缺的大才,福虽曾为游侠,但若真有盗寇前来……”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下意识地握紧了腰侧的剑,很有自己身负重担的自觉。

    但直接说打不过,多少有些堕了君侯的威名,他又并未继续说下去。

    戏志才留意了一番徐福的神情,确认他这话中并非恭维之辞,而的的确确是他的心里话。

    听闻在他最开始对乔琰的态度乃是敬重仰慕,加之有意效仿,故而说出了愿为牵马坠蹬这样的话,但如今,大约是因为眼见乔琰在乐平的诸般举措,这种认定对方为救世之人的心态也就越发明确,也越发像是主公与臣子。

    他笑了笑,说道:“元直何必如此忧心,莫要忘了我们现下所走的路也是与唐氏之间交接那楮皮衣货物的路乃是同一条,莫要真将唐氏当做是落难世家。”

    这条商路上是有人定期巡查的,自然不可能让山贼出没于此地。

    何况这一带中原本在贼寇中位居魁首的黑山贼都被乐平给俘虏了,在并不清楚乐平到底是用了何种手段的情况下,寻常的盗贼自然不会贸然靠近此地。

    至于不寻常的盗贼……

    并州境内最不寻常的“盗贼”便是那云中朔方几郡以北的鲜卑和西河郡以外的北匈奴和胡人各族。

    但他们可不会突如其来地跨越了太原郡这道屏障抵达到此地来。

    “乔侯素来胆大却心细,绝不会只是为了不带上典护卫,避免暴露行踪,就让自己处在危险的环境里。”戏志才又说道。

    他话音刚落,便见乔琰朝着他拱了拱手,“先生懂我。”

    “别了别了,这个时候就不必夸我了,若是我能真对得起君侯将我一并带上去晋阳的目的,届时再夸不迟。”戏志才摆了摆手,“君侯总不至于是因为我曾在晋阳待过一阵,想让我帮着寻找城中便宜落脚处的,才将我带上的。”

    乔琰自然看中的还是他看似懒散的态度中顶尖的判断力。

    何况,既已去了晋阳,又哪里还需要乔琰自己寻找住处。

    王氏已给她安排了住处。

    这住处倒不是在王氏的宅邸之中,而是在晋阳城中贴邻主街的一座坊间街院落。

    汉代的里坊制度在洛阳城中如此,在晋阳城中虽在里坊之间的街巷尺度上稍有变化,要更宽阔些,但也多少有些相似。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若要能在屋中也能看到街巷上的状态,无疑便得选择这样的落脚处。

    至于王氏,或者说王氏的家主王扬,为何对安排乔琰入住的事情如此尽心,归根结底还是出于他自己的利益考虑。

    士人和世家未必就是站在一头的,所以他也亟需摸清楚张懿对并州的态度。

    要知道先前的并州刺史,虽应该算是行政长官,但大多是勇武之将,这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容易相处的,要摸清楚门道也简单。

    但张懿这个人,非但没有领军的履历,在从政的履历上也不像其他几位刺史一般有什么惊人的表现。

    看似平平而已,可将人先往复杂了想总归是防患于未然之举。

    而听闻乔琰也想对张懿做出个评估,王扬显然是乐见其成的。

    乔琰已经用跟他谈英雄酒价码时候的表现,证明了她的目光从来不只是局限于乐平一县之地,甚至看到了西河郡的南匈奴危机,也用楮皮衣一事证明了她还有厘清关系、洞察人心的本事,那么她对张懿的评判也就自然具有参考价值。

    何况,张懿不曾跟乔琰打过交道。这也意味着他有很大的可能会忽略掉这一双盯住自己的眼睛。

    负责将乔琰送到此地入住的王氏仆从朝着她躬身行了行礼后,安静地退了下去。

    乔琰旋即往院中一瞥,便见靠近外侧大道的院墙方向,正有一座二层小楼。

    她上得楼去,推开侧边的木窗,外头的景象便映入了她的眼中。

    这正是晋阳城内连通南北的那条路。

    她目之所及的街道上,客商与旅人,以及晋阳城中本地的居民,因往来于城中各处之间多要经过此处,显得要比城中其他街巷都要显得繁华些。从这些来往行人的面貌上,乔琰不难窥探出他们大致的身份。

    三月的晋阳又稍稍从先前的寒冬凛冽里缓过来了一口气,更显这些过往之人的脸上多了几分生机。

    三月……

    身在乐平匆匆忙碌的氛围之中她还未曾意识到,现在却突然反应过来——

    自打来到这个世界到如今,居然已经过了一年了。

    一年之前她还身在兖州的流民过境之地,几乎要于食不果腹的状态下饿死,一年之后她却已为坐拥一县食邑的县侯,也可因世家堂上客的身份,在这晋阳城中闲见人流往来。

    这无疑是一种让她不免觉得时日恍然的对比。

    但这种相隔一年的场景对比所造成的恍惚,也只不过维持了一瞬而已,快到了一直留意着她举动的徐福和戏志才都不曾发觉她的神色有异,只见她收回了对外看去的目光后说道:“此前我们收到消息的时候,张懿刚入太行山屏障,自临汾到晋阳的时间,应当要比我们的速度慢一些。”

    “张懿入城,必定从南面而来,要抵太原太守府邸,自该经过此地,等上个一二日便是了。”

    乔琰朝着徐福伸了伸手,他便将包裹中的书册递到了她的手里。

    的确是书册而不是竹简。

    冬日的数月之间,在继续生产楮皮衣经由唐氏之手销售往并州各地之外,乐平在楮皮纸上的进展也颇为喜人。

    有蔡伦改良造纸术的根基在,又有楮树皮这个被乔琰选定的主材料,要研制出可书写使用的楮皮纸,而非是先前的纤维厚实堆叠成衣物的状态,仅仅是个时间问题。

    虽然如今在纸张的平滑程度上还稍有不足,但起码拿出去已经不是那种一旦取薄便是易于损毁的状态了,也足以供给乔琰使用。

    若非是因为楮树的树皮此前都要先紧着救命之物,以制作防寒衣物为重,绝不至于只有这点数量。

    “君侯来考察张懿的情况,竟还随身带着账册?”戏志才见这眼熟的书册愣了愣。

    “谁同先生说这是我那几本账册的?”乔琰摇头失笑,“我如今坐在这临街楼阁之上,赏玩闹市春景之余,也该当享受几分闲暇,带的也自然是闲书。先生可莫要将我当做是个此事都不忘庶务的,那是仲德先生会做的事。”

    戏志才在乔琰的对面坐了下来,见她并未拒绝,他也顺手拿起了其中一本,打开便见其中是蔡琰的笔迹。

    “这是?”

    乔琰回道:“伯喈先生藏书广博,此前因仓促前来洛阳奔丧,并未带在身边,他并无长留乐平之意,也自然未将那些书典从泰山羊氏着人送来,但昭姬有过目不忘之能,将其中数十卷默背了下来,正好这楮皮纸书写便捷,装订成册后一卷书籍所占至多也不过两本而已,不若以此种方式温书,也丰富一番乐平的书典库存。”

    “……”

    要不是乔琰自己年岁就小,戏志才简直很想吐槽,她这举动在压榨孩童劳动力上,未免也过于离谱了。

    但他转念一想,这种等人的时候有书看就不错了,哪来的这么多心理包袱。

    他说道:“也好,有此书籍打发时间,想来这等候刺史大驾不止难熬。”

    不过令乔琰都没想到的是,还未曾等来这并州刺史莅临,在临近黄昏的时候倒是有另一道声音因嗓门不小传入了她的耳中,也因那耳熟的人名,让乔琰翻动书页动作微微一顿,当即打起了精神。

    那人喊道:“张辽,你等等我!”

    张辽?

    乔琰状似无意地从手中的书册上挪开了目光,朝着正铺了一层落日之色的晋阳街头望去,正见两个少年一前一后行来。

    走在前头的那个要年纪更轻些,乃是跟赵云和徐福一般的十五六岁的年纪。

    而走在后头的那个倒是看起来已有二十,或许叫青年要更加合适些,只是因为他眉眼间颇有几分飞扬跳脱的神色,看起来仍有些少年气。

    张辽的回话无疑是证明了乔琰的推断。

    她目力不差,看得见这少年面上略有几分憋闷的神色,他顿住了脚步转回头去回道:“你跟着我作甚,那太守府说了不收未及冠的,你张稚叔的年纪已经够了,为何不留下?”

    因他这一停,后面的青年得以擡手架上了他的肩膀,与他一道并肩而行。

    这两人都是一副并州常见的武人打扮,衣着都瞧着平平,这会儿勾肩搭背的样子着实有些像是兄弟。

    乔琰又听那被张辽称为张稚叔的青年回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你我一个在云中一个在雁门,恰好在半道上遇见一见如故,又都看不惯那边地几郡太守的作风,想着既要来新刺史,不如干脆赌一把大的,这便更有缘分了。若是你因年纪太小便进不得门,我一个人进去有什么意思?”

    他爽朗一笑,又道:“再说了,你我都是个张姓,难保几百年前是不是一家之中分出来的,岂不也算半个亲戚。”

    这两人边走边说,恰好在此时到了距离乔琰最近的楼下,也让乔琰将张辽脸上颇有些无奈的表情看了个清楚。

    这种似乎有话想说,又因为某些原因而说不出来的样子,出现在这张颇为老成冷静的面容上,着实有些好笑。

    但若他真是乔琰所猜测的那个张辽的话,那他此刻的迟疑也确实是说得通的。

    谁让他的本姓并不是张,而是聂,乃是马邑之谋中聂壹的后人,为了避祸这才合族将姓氏改为张的,还真跟身边那位张姓青年不能算是同姓。

    至于那另一位张稚叔……

    乔琰原本对他的名字并不那么熟悉,但若是加上他此时跟张辽在一处,想要在并州官府谋取个差事,将这范围一缩小,倒是不难让乔琰猜出他的身份了。

    这是一度为并州武猛从事,后因护送汉献帝刘协返回洛阳之功得封大司马的张杨张稚叔!

    这家伙显然很合乎武将的常规表现,全然没意识到张辽那微妙表情中的意思,又颇有照顾兄弟口吻地说道:“算起来,若是不能在晋阳任职倒也无妨,以张辽你的本事,大可以去拉起一支除贼的队伍,先干出点名堂来,总归我们并州人靠拳头说话。”

    “若还不成,要不咱们往那乐平去,听说那地方的县侯年纪不大,县尉年纪也不大,肯定不会在意年龄问题……”

    这两人已走过了窗下,声音乃是从远处传来的。

    乔琰却将这句话给听得清楚。

    她眉头动了动,当即将手中的书册一合。

    史书上记载张杨此人没甚眼光,“据河山之郡而无雄才,卒堕匹夫之手,智不足称也”,可要她看来——

    这人的眼光很好啊!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