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第157章
◎岁岁安澜(一)-养娃日常◎
建元三年,帝凯旋。
回京之后,霍檀一日未歇,次日便同皇后一起早朝。
太极殿的重檐庑殿顶高耸云间,二十七阶月台上,依次而立强悍亲兵,绣着楚字的旌旗迎风招展,风声咧咧。
大殿之中,宫灯林立,照耀得殿中亮如白昼。
霍檀大马金刀坐在龙椅上,身着玄色常服,脚踩祥云靴,他目之所及,朝臣皆素手而立,无不恭敬。
崔云昭身着朱红大袖衫,头戴凤冠,她安静坐在侧边的凤椅上,垂眸不语。
此时殿中安静一片,只灯花燃爆,啪嗒作响。
宁常庆上前半步,朗声道:“朝起,兴。”
文武百官整齐划一,跪下行礼,一而再,再而三,三叩之后方才起身。
霍檀这才微微露出些许笑意,道:“朕御驾亲征,八月有余,其八月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赖皇后匡扶朝政,赖诸位肱股之臣鼎力国祚,夙兴夜寐,为国尽忠。”
“朕心甚慰。”
有这一句,足让满朝文武老泪纵横,铭感五内。
霍檀目光意义扫过,最终落到了几位阁臣身上,片刻后,霍檀收回视线,淡淡看向御阶上仙鹤鎏金香炉。
“外敌已攘,失地尽收,今日之后,我大楚海晏河清,国祚永昌。”
朝臣们跪倒在地,山呼:“海晏河清,国祚永昌。”
在鼓舞人心的话语说完,霍檀话锋一转,直接落到了藩镇之上。
“朕听闻,河间节度使在朕御驾亲征之间,不服朝廷诏令,不领皇命,封锁藩镇,不与百姓出入,是也不是?”
河间是小藩镇,位于武平西南,占地只武平三之有一,实在不足为惧。
河间节度使名为郑孝仁,原是前任河间节度使的马夫,后来慢慢发迹,待前任河间节度使暴亡,其便迅速斩杀前任妻妾子嗣,直接占领河间。
不过彼时先帝健在,郑孝仁前恭后倨,对先帝非常恭敬,河间也一直太平,外敌当前,先帝便未处置他。
他隐忍多年,等的就是这一日,大抵也是实在装不成人样,霍檀刚一御驾亲征,他这边立即翻脸。
此事崔云昭的意见便是等,果然霍檀也是如此。
待霍檀回来,第一个要开刀的就是郑孝仁。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卫首辅率先出列:“陛下,郑孝仁此举乃大不敬,其公然谋逆,自立为王,其罪当诛。”
如今朝中兵强马壮,虽刚经历八月战事,但战事一直都在幽云十二州一代,并未波及中原腹地。
对于中原百姓来说,已经和平将近三年时光。
凌烟阁的阁臣们都知帝后的脾性,心里清楚藩镇一定要除,而这个忽然跳出来的郑孝仁,就成了去除藩镇的第一刀。
果然卫首辅开口之后,其余朝臣陆续出列附和。
待文臣定了基调之后,以谭齐丘为首的武将纷纷出列,谭齐丘拱手行礼,声音清朗。
“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陆续有将领附和:“臣愿往。”
霍檀同崔云昭四目相对,片刻后,霍檀朗声大笑:“好!”
“这才是我大楚忠臣良将。”
“谭齐丘!”
谭齐丘上前一步,衣袍飞扬,单膝跪地:“臣在。”
霍檀道:“朕命你率一万精兵,远赴河间,保卫百姓擒拿反贼。”
谭齐丘利落行礼,朗声道:“臣定不辱皇命,大胜凯旋。”
建元三年五月,忠勇侯谭齐丘率大军平乱。
五月十日,大军抵达河间,只用十日,河间散兵便被收归,郑孝仁手下皆是兵痞,面对谭齐丘手下的精兵良将溃不成军,四下逃窜,谭齐丘只用十日就彻底收复河间,郑孝仁自焚。
七月,河间东侧清岚节度使直接上表,恳请归还藩镇,自请另调。
八月,浏阳节度使同样上表归还藩镇,自请另调。
朝中一片哗然。
霍檀同前朝几位皇帝皆不同,他登基为帝之后,身边所有大将皆忠心耿耿,直接封赏爵位,未节制一方。
他手中握着重兵,谁人敢不从?
那两位自请调任的节度使都是明白人,看到郑孝仁的下场,就知道霍檀不会放任藩镇。
果然,此番行事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朝中议论纷纷,百姓们却依旧安然度日,不知政局瞬息万变。
八月底,谭齐丘在安排完河间事后,开拔回京。
谭齐丘归京那一日,伏鹿承宣使冯朗上表,言及自己年老体弱,不堪大任,自请致仕。
次日,岐阳节度使郭子谦上表,言自己体弱多病,无力掌管藩镇,怕耽误朝廷要事,自请致仕。
此两人皆是霍檀的恩师,霍檀一路高升,少不了两人的扶持。
如今两人出来表态,让众多节度使心中揣度不安。
他们心知此为陛下的意思,却又心存侥幸。
节制一方,掌管藩镇,他们前半生为国尽忠,金戈铁马,终于能在藩镇作威作福,成为无冕之王,谁都不愿就此松手。
可若不松手,又能如何?
是放弃一切求生,还是玉石俱焚求死?
面对霍檀的精兵良将,他们根本没有胜算。
更何况,如今四海清平,众望所归,就连他们治下的百姓们,心心念念也都是陛下忠勇为国,不会有人支持他们造反。
就在节度使们心中煎熬时,霍檀下达一道诏令。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阖家团圆日,诸位节度使长居藩镇,久未归京,帝请其归京与团聚,把酒言欢,金秋赏桂。
霍檀此举已经是给足了脸面,若是不从,怕是有谋逆之嫌。
最终,节度使们纷纷低下了头。
八月十五这一日,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宫宴。
太极殿中宫灯辉煌,灯影摇曳。
崔云昭特地让宫人把盆栽的桂花搬入太极殿,妆点庄严肃穆的正殿。
刚一踏入太极殿,便能闻到清新自然的桂花芬芳。
睁目所望,丹桂洁白,宫殿巍峨,金碧辉煌之下是一片觥筹交错。
御阶之上,皇帝一家言笑晏晏,尤其是那胖墩墩的小皇子,端是玉雪可爱。
只匆匆一撇,就能窥见未来国泰民安。
来之,安之。
节度使们依次进入殿中,伴随着轻灵丝竹音,众人同相熟的朝臣见礼,最终来到御阶前跪拜。
“臣等参见皇帝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太极殿中安静一瞬,京中的文臣武将们紧随其后,一起跪下行礼:“臣等参见皇帝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异口同声,犹如山呼海啸。
这一瞬,气势达到了顶峰。
霍檀高坐龙椅,垂眸凝望,唇角一直挂着和煦笑容。
稍静,霍檀大手一挥:“将军们护国有功,皆是国之栋梁,快请上座。”
殿中霎时恢复热闹。
待宴会之后,帝后二人专请诸位节度使至乾元殿把酒赏桂。
席间,君臣相依,觥筹交错,欢声笑语。
霍檀从崔云昭不由回忆往昔。
“当年朕同皇后于博陵成婚,不过一间屋,一家人,现在想来,依旧幸福而美满。”
“他日若有闲时,还想再回博陵,回到最初那一间屋。”
霍檀说到这里,崔云昭轻声接话。
“人生在世,不过一家人幸福美满,岁月绵长。”
“一间屋,一家人,便也就是一辈子。”
话音落下,节度使们纷纷起身,跪拜敬酒。
丹桂飘落,零落成泥,杯酒无言。
不用兵戈,未见流血,这一场史书记载的缓释兵权,便在桂花香中安然落地。
次日,朝中十三名节度使皆自请去藩,或年老致仕,或请调它地,依旧为国效力。
帝允。
建元三年十月初六,霍涿光两岁生辰。
从这一日起,大楚再无藩镇,也再无节度使。
至此,四海归一,海晏河清。
一转眼,霍涿光三岁了。
三岁的小皇子聪慧非常,比之年幼时要乖巧一些,可依旧古灵精怪,经常有惊人之语。
霍涿光三岁时,霍新枝与符嘉树成婚。
这两年来,两个人从陌生到熟悉,慢慢找到了年少时候的心动,正因此,崔云昭便鼓励霍新枝走出这一步。
退一万步说,霍新枝是长公主,婚姻若是不顺,直接和离回宫,她自有退路可走。
还不如趁着年轻,勇敢走出这一步,或许会有不同未来。
于是霍新枝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
符嘉树一心边关百姓,同霍新枝商议之后,上表请求调任边关防卫,夫妻两个准备一起驻守幽州。
从小到大,霍新枝都未离开过中原,此番前去幽州,也算是领略不同风土人情。
他们离开的那一日,霍涿光也跟着去送。
他自觉已经是大宝宝了,不肯让母亲抱,自己迈着小短腿,跟着长辈们身后闷头走。
一路上他都板着脸,抿着嘴,一语不发。
崔云昭知道他心里难过,便没有去哄他,只安静陪在他身边。
当霍新枝终于要离开的时候,崔云昭才轻轻拍了拍霍涿光的额头:“阿满,去送送姑姑吧。”
阿满终于忍不住,哽咽着哭了起来。
“大姑姑,阿满会想你。”
从小到大,带他最多的就是崔云昭和霍新枝,他对大姑姑同样依赖。
霍新枝眼眸温润,她弯下腰,把霍涿光抱了起来,在他脸上留恋地亲了一下。
“阿满,你好好读书,等姑姑回来送你小马驹。”
霍涿光哽咽了几声,最终还是被霍新枝哄好,不再落泪。
“一言为定。”他眼睛含泪地说。
霍新枝点头:“一言为定。”
等霍新枝离开,一家人回到坤和宫,霍涿光还是闷闷不乐。
崔云昭同霍檀对视一眼,便把儿子抱进怀里,握着他的小手放到了自己的小腹上。
“阿满,姑姑虽然离去,但你会有新的家人。”
霍涿光瞪大眼睛。
崔云昭笑容温柔,有着对未来的期许。
“你想要弟弟还是妹妹?”
【作者有话说】
晚安,下次更新在周四,新宝贝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