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返回 努努书坊目录
努努书坊 > 渡我九重天 > 正文 第51章 你会永远站在我这边吗?

渡我九重天 正文 第51章 你会永远站在我这边吗?

所属书籍: 渡我九重天

    第51章你会永远站在我这边吗?

    夭枝在牢中听了个大概,太后母族因为私养重兵被抄家处斩,余下发卖的发卖,充军的充军,已是一盘散沙。

    太后盘踞朝廷的势力一朝之内出了破口,其余便如大厦将倾,再无回旋余地。

    其实若不是因为这私养重兵,欲拥太子夺位的罪名,恐怕还没有这么容易扳倒太后,毕竟太后做事一向滴水不漏。

    只是她想不明白宋衷君怎么会参与其中,依她所见,他即便渴求皇位,也应当不会是走这般险路的人。

    太后一族又是何处来的财力去私养重兵?

    这招兵买马可是要尽倾国之力的,无一处不是在烧钱。

    夭枝还在奇怪,就等到了她能出去的消息。

    太后母族被抄,忧思过重,没熬几日于慈宁宫崩,皇帝下旨大赦天下,她自然也可以出来。

    她这头才进来没多久便又出去了。

    狱吏一副果然如此,还好没惹到这祖宗的万幸模样,恭恭敬敬把她送出来。

    季尧安已在外面等候多时,“大人,陛下要见您。”

    夭枝倒也不意外,毕竟皇帝废了宋衷君,自然就不会视她为威胁。

    他先前要关着她,是因为发现她能力确实可怕,怕她与贤王如此交好,会对太子人选动了歪心思。

    可如今太子成了他疑心的对象,那她自然也就没有关注的必要了。

    夭枝一边走,一边问,“酆大人可有让你去查明白那封通敌信是谁的手笔?”

    季尧安却不好明说,“此事下官不敢多言。”

    “是太后罢?”夭枝在牢中早已想到,太后如此着急下手祖孙三人,为的就是一石二鸟,宋听檐和皇帝,她都不想放过。

    太后这么看重太子,不可能给他留一点障碍,赈灾一事一出,已然完全能看出宋听檐的能力,他对这般令人焦头烂额的事还能处理得如此游刃有余,如何叫人不忌惮?

    太后想要的是可以操控、有血脉之亲的傀儡皇帝,而不是摸不清深浅、太有主意的皇帝。

    宋衷君和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血脉相连亦是牵制,留着宋听檐自然是威胁,倒不如除掉。

    皇帝必然也知道通敌信是假,只是他亦有此心,关了宋听檐也不过是顺水推舟。

    他们二人难得目标如此一致,可惜这个目标是宋听檐,对他来说何其残忍。

    季尧安听后没有反驳,“还请大人饶过微臣。”

    没有否认,便是默认,夭枝自然明白他的难处,“褍凌现下如何?”

    “已迁离东宫,如今与旁的皇子并无差别,只是陛下不许他见任何人。”

    那便是软禁宫中了,命簿里是有一次宋衷君被废,只是是因为禹州治水,虽说如今不是这个原因,但到底也是顺应此事,她倒不着急,毕竟宋衷君作为未来人皇,是必定有更经验老道的司命看顾,无需她关注。

    她需要关注的只是宋听檐,“贤王如今伤势如何?”

    “殿下自出来之后便一直在府中养伤,如今早已大好,只是太后娘娘去了,殿下必然难过。”

    “通敌信的事,他可知道?”

    季尧安摇头,“下官不知殿下知不知晓,只是太后病逝,通敌信此事即便查明也乃皇家丑闻,自无人刚声张。”

    夭枝暗叹,“不知晓才是最好的。”

    有些事情糊涂些才好……

    进了宫,殿内比往日沉静,气氛压抑。

    夭枝上前跪在,等着皇帝开口。

    太后西去,皇帝雷霆手段,将宓家被连根拔起,皇帝算是打了场登基以来最大的胜仗,外戚干政,历来难除,永远是在位者的心头大患。

    可皇帝面上却没有丝毫欢喜之色,毕竟他的儿子背叛了他,这可是他做太子时就带在身边教导的儿子,最是看重。

    皇帝两鬓生了白发,没了往日的精神气,仿佛一夜之间衰老许多,“你大抵已经知道太子被废了。”

    夭枝俯身回道,“国之大事,便是在天牢中也能听到些许消息。”

    “朕是真没有想到朕这般苦心教导,到最后竟是养虎为患,朕明明早晚会传位于他,他却要亲近外戚,真是愚不可及!”

    夭枝其实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因为以她从命簿看来,太子谋反这一事根本不可能存在,“恕臣愚钝,或许此事有隐情?天下人都知道陛下会传位于殿下,那么殿下又怎会多此一举?”

    皇帝脸色慢慢沉下来,“你觉得朕能活多久?”

    夭枝一顿。

    皇帝继续道,“太子能等上五年六年,那十年二十年呢,他又会不会想自己永远只能当太子到死?”

    夭枝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他也当过太子,自然知道当太子时的难处,头顶一直悬着刀的滋味可不好受,皇帝难做,太子更难做。

    若是老子比儿子命长,那便是一辈子也坐不到这把椅子。

    更何况宋衷君还有皇太后支持,自己当家做主总比终日提心吊胆,永远要担心被废,想着去讨他父亲欢心的好。

    当然,这是皇帝的想法,皇帝就是这么一路走上来的,他这个太子做得风雨摇曳,极为艰难,是以他做太子以来,最想要的就是能够自己当家做主。

    所以轮到他儿子涉及到囤积重兵的大事才会如此震怒,这是触了他的大忌,怀疑一旦生出,便如同源源不断冒头的笋,一夜之间便全长大。

    皇帝耿耿于怀,“是朕没有教好这个儿子,他知道宝藏的下落,却不跟朕说,反而和他祖母一家背地里行谋逆之事,真是奇蠢无比,他以为扳倒了朕,他就能当家做主了吗!他靠着外戚起来,便永远只能让那群外戚爬在头上指点江山!”

    夭枝越听越觉得不对劲,皇帝说得越多,那就证明她的处境越危险。

    自古以来,话本子里写得最多就是,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

    果然,下一句皇帝就没有情绪地问道,“你是太子的先生,终日教导于他,他如今被废,你心中可有不甘?”

    夭枝就知道他又要疑心,当即俯身磕头,“陛下,您是天子,天下是您的天下,朝臣也是您的朝臣。

    陛下让我去教导太子,那么太子无论是谁,微臣都会去教,不是因为太子是谁,而是因为陛下说谁是太子,谁就是太子。”

    皇帝听到这话面色微霁,思索片刻,又忽然问,“你觉得贤王如何?”

    这显然依旧是试探,皇帝如何想早已是清清楚楚,何需再问旁人,他问出这话,也不过是想要探探底下的臣子有没有左右圣意之心。

    她若是真接了这话,只怕当下就要重回天牢端铁饭碗去。

    夭枝慢慢直起身子,坦然开口,“陛下,微臣若是真想左右储君之事,又怎会不懂明哲保身?”

    皇帝闻言自然知晓她的意思,似她这般明目张胆救这个劝那个的,一百个脑袋都不够她掉。

    而贤王是个不怕死的,他明明知道宝藏一事,若早早说出来,他的处境必然好上许多,可他偏偏不说。

    恰恰就是因为这般不说,才让皇帝高看他一眼,趋利避害是人性,他能为了祖母忍耐如此,确为仁孝。

    皇帝对太子多失望,对贤王就多满意,如今出事,孝之一字是他心中最大的标准。

    良久,皇帝才不痛不痒道了句,“贤王是个好的。”

    夭枝听完这话,心中越觉不对。

    皇帝这是何意,他是随口夸赞,还是有意立宋听檐为太子?

    宋听檐又做了什么,让皇帝态度这般转变?

    她觉得这次出来之后哪处都不对,不是因为不合理,而是因为太顺了,一切都太过巧合了,像是有人撒下一个弥天大网,将里头的所有人心都拿捏地一清二楚。

    甚至清楚到他们遇到什么,会怎么做,怎么想,然后一步步按照他们所思所想织网布局,再坐山观虎斗之。

    太后何其人物,皇帝已是帝王术的翘楚,都与之斗了这么久,如今却像被安排了命运,整族连根除去,背后之人却不露神色。

    这何其可怕?

    可夭枝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这太难了,帝王心术又哪是能驾驭至此的?

    想来想去也应当是她想多了,宓家应当是真的要造反。

    夭枝出来之后,便看见宫门外站着一个马尾高束的女子,红衣劲装,英姿飒爽,却背着包袱。

    是黎槐玉。

    她们已有许久不见,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劫天牢时,如今看来倒仿佛还在昨天。

    黎槐玉显然就是在等她,见到她便迎了过来,“我听季大人说你今日出天牢,我本想着去接你,却不想迟了一步岔开了,便只能来这里等你。”

    “你费心了,当时若不是你在,恐怕我们都难走。”夭枝顺着引出,“你和殿下如何了?”

    她为推动其情劫也算是费尽心思了。

    英雄落难,美人在旁照料,她特地照着书里来的,这总不会出岔子罢?

    黎槐玉闻言微微摇头,“我与殿下乃是朋友。”

    嗯,然后呢?

    夭枝作认真状听着,黎槐玉却是沉默几许,开口道,“夭枝,我要离京了,今日是特来与你告别。”

    夭枝瞬间停住脚步,看向她,“你不打算留在王府?”

    黎槐玉闻言知道她的意思,她面上微红,片刻后又淡了下来,“我怎会留在王府,救他的人是你,为他入天牢的人也是你,而我不过是顺手一事,殿下虽感谢我,却没有那个意思。”

    江湖儿女自来直爽,这话也说得明白。

    夭枝黛眉微蹙,也就是说,这般一来不止是太子这里偏离了,连带着宋听檐这里也偏离了。

    照理说,这一次过后,黎槐玉应当是会和宋听檐生情,留下做王妃的。

    她都来了京都,必然是顺应命簿的,就像太子命中必然会被废一次才对。

    夭枝不解,“我是他的先生,救他是情理之中,可你江湖中人,一个姑娘家,却抛开身家性命去救……”

    “他有心悦之人。”黎槐玉突然开口,视线落在她面上非常肯定。

    夭枝对上她的视线默了下来,她自然知道她说的是谁。

    洛疏姣也是苦心救他,甚至不惜和家中大闹,偷偷出来跟着她一路在冰天雪地里跑。

    他出来自然会知晓此事,这确实难以抉择,这叫她选,她也选不出来啊。

    两个她也都喜欢。

    不怪宋听檐。

    夭枝默了一默,“我知晓,只是他喜欢的人是注定不成的……”

    “你知晓?那你……”黎槐玉有些惊讶,看着她似乎不知怎么开口,她忽然想到了酆大人,她在京都住了这么久,自然也从季尧安那里听到了不少话。

    酆惕是京都众世家中最热门的贤婿人选,年少有为,皇帝也重用,可他却匆忙赶回来,跪在御前苦求,只是为了看夭枝一眼,这般然后不传出佳话?

    人人都说,酆大人不顾仕途,只为看夭大人一眼,二人是两情相悦,情深似海,酆惕一不纳妾,二不娶妻,便是为了从禹州娶她。

    况且,听酆家小厮说,二人时常来往书信,感情甚笃。

    黎槐玉想到此便也明白了,原来谁都会有求而不得的时候,便是连殿下这般如玉之人也有求而不得的人。

    她一时感慨,“我倒忘了你神机妙算,这事自然瞒不过你,酆大人应当还不知道这事罢?”

    夭枝听得一头雾水,这和酆惕又有什么关系?

    情劫还牵到他那处了?

    他不是一直想做太监吗,这在凡间无妻无子的哪来什么情劫?

    夭枝不解,“此事和酆卿有什么关系?”

    同僚之间哪有这般卿卿我我的称呼,想来这些传言不是空穴来风。

    黎槐玉笑着摇头道,“这事自然是与酆大人没有关系,只是你还是不要叫他知晓的好,免得远在禹州多想。”

    夭枝:“?”

    夭枝突然有些头痛欲裂,她揉了揉太阳穴,一时混乱,难道是她关在狱中太久,出来便与外头接不上轨了?

    她那边苦思冥想,黎槐玉垂首叹息,似乎有些沮丧,“我也努力过了,原先我也看不出来,殿下心思藏得这般深,我原道以为只有我一人看出了蛛丝马迹。”

    夭枝这里听懂了,瞬间会意,“你能看出来已然很厉害,我若不是算到了,还真是一点都看不出来。”毕竟宋听檐和洛疏姣的交集实在太少,便是在禁闭之中他也没有提过洛疏姣一次。

    藏得确实严实,他心思缜密,自不会叫人看出来,不成想竟叫黎槐玉看出来了。

    可惜了,这般了解他,竟都不成。

    黎槐玉闻言一笑,“殿下本就心静温和,只是有些事在有心人眼里总是明显的,细细观察总会发现。”

    这些倒与她无关,她如今只要凡事按照命簿来走便安心了。

    她看了眼她身上的包袱,“如今他最是敬重的祖母刚刚离开,正是难受的时候,我亦不善安慰之词,不如你过了这阵子再走罢。”

    黎槐玉闻言有些疑惑,“殿下与他祖母很是亲近吗?”她说着,似有不解,“可这些日子殿下并没有很难过……我以为他与祖母关系并不好。”

    夭枝脚步瞬间停下。

    怎会关系不好,他千里迢迢去乌古族就是为了他的祖母求药。

    他怎么都不愿意告诉皇帝宝藏所在,也是为了他的祖母。

    他跪在慈宁宫门口,不惜以命恳求皇帝放过祖母,这些都历历在目。

    怎么会不难过呢……?

    夭枝看向黎槐玉不似作伪的神情,思绪有一瞬间的停滞,脑子有一瞬空白。

    她脸色也微微泛白,难道她往日的判断真都是错的……?

    …

    夭枝送黎槐玉去了官道,目送她骑马离开,思绪却依旧空白。

    她转过身本打算先去贤王府,可擡脚却改变了主意往先生院去。

    皇帝曾要赐她府邸,她自然不敢要,她这样在凡间办差的小仙,最好是居天地之间,有现成的东西便好,单独为她开府,难免生变。

    只是她如今好似卷入了太多,甚至身在其中,都不知道自己的认知是真是假?

    夭枝一路心事重重回了小院,薄雪已化,青石板路微微裂开,细碎的缝隙里长出野草,偶然一阵风吹得其微微摇晃,古旧院墙青苔半爬,颇有几分生机。

    夭枝到了小院门口,正要推开门,却发现门虚掩着。

    她动作一顿,似乎听到里头有火烛燃烧的声响。

    她收回手上前透过门缝隙,看到院子里头放着一个火盆,盆里放着桃木干草。

    她微微推开了门,陈旧的木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正对上里面人。

    他一身戴孝越显眉眼清隽,平静却未觉悲伤。

    果真如黎槐玉所说,并不见他有丝毫难过。

    他现下正坐在往日她最喜欢坐的院中木椅上看书,显然已经等了她许久。

    那手中的书,似乎还是她先前随手放在屋里头的话本子。

    讲什么来着?

    好似讲人心难猜,如深渊不可测之。

    夭枝微微一默,不知为何眼前像蒙了一层布,看不清、摸不到。

    宋听檐见她进来,放下手中的话本,起身走来,开口温和,“皇兄出了事,我不会去接你,免得你与我太过亲近,叫旁人揣测于你。”

    夭枝明白,太子若不是囤兵这个名头,只怕就要有人怀疑是她拉下太子,想扶贤王为太子了。

    毕竟她为贤王一家家求告,又只身闯过大理寺狱,怎会不叫人多想?

    不过太子这罪证太有实据,才会叫她不处于这风口浪尖之上。

    一旁火盆烧得越发旺,火苗随风不断往上。

    宋听檐伸手拉过她,走近火盆,“跨过去便好,百姓常言,此为趋吉避凶。”

    夭枝视线落在他清隽的面上,温润如玉,眼中平和没有别的情绪。

    夭枝的思绪有些混乱,顺着他的话,擡脚去跨火盆,竟没注意火盆的大小,直接踩着了火盆边缘,重心一失,险些踩进火盆里。

    下一刻,她只觉腰间一紧,被人直接揽了过去。

    夭枝还恍惚着便直直撞进他怀里,他身上颇为坚硬,衣衫浅浅檀香,男子清冽气息萦绕而来,叫她一时乱了心神。

    她一擡眼便对上了他的视线,连忙往后一退,回过神来看向一旁的火盆,已经翻了底朝天,火半着半灭,她喃喃开口,“竟没留神,踩翻了去。”

    宋听檐收回手,顺着她的视线看去,温和道,“无妨,跨过去了便是好兆头。”

    夭枝看向他,“你还信这些?”

    宋听檐闻言笑起,“你不是总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吗?”他伸手过来,牵过她的手腕,掌心隔着衣衫传来颇有些温热。

    夭枝一顿,便被他拉到木椅上坐下。

    石桌上放着一双白玉金绣软缎鞋,上头刺绣一朵兰花将开不开,栩栩如生,清雅脱俗,极为精致难见。

    他俯下身,伸手而来擡起她的脚,这般倒称得她的脚极为小巧,莫名生出几分暧昧。

    夭枝下意识收回脚,“进宫面圣时,我已焚香沐浴,换过衣裳了。”

    宋听檐却没有放手,依旧温和,“跨火盆,换新鞋,免得再走回头路。”

    夭枝倒不知还有这一说法,如今这般复杂多变的局势叫她理都理不清,她倒是希望回到牢狱之中,或许还能安心些。

    宋听檐低首将她的鞋脱去,手握上她的脚腕,院中有些冷,他的掌心却是温热,显得触感极为明显。

    夭枝莫名不自在,想要自己穿。

    宋听檐却已经替她穿好,这软缎鞋极为柔软合脚,显然是量身定做,只是看着工序,可是得费不少时,莫不是从她进去就已经开始做了?

    他难道知道她很快就会出来?

    便是酆惕这样带有仙家记忆的神仙都觉得她会一直关在里面,他怎么就有把握她这么快就出来?

    夭枝看着他换鞋,试图在他面上找寻一丝情绪,她暗自催动法器,认真去听他心中声音。

    其实她也不知自己要找什么,但似乎只想确定一件事。

    “簿辞,太后病逝,你可有难过?”

    宋听檐替她穿鞋的手微顿。

    他长睫垂着,看不清眼中神色,片刻后,他慢慢擡眼看来,面上依旧平静,眼中却难掩落寞。

    此时,夭枝感觉到他心中情绪是那样沉默,他惯来平静压抑,竟连难过也是如此,叫她心中都越发沉闷难受。

    到底是他祖母,怎会不难过呢?

    她实在不该疑心于他,他是什么样的人,她还能不了解吗?

    夭枝有些愧疚,伸手抚向他的脸,如同长辈一般叹道,“簿辞,在先生面前,不必掩饰自己的情绪。”

    宋听檐感觉到面上温软之意,眼睫轻擡看来,许久,他才开口,话间平静,却像是习惯了压抑的平静,“先生会永远站在我这边吗?”

    夭枝不知他说的是离开,还是背叛。

    但无论是离开和背叛,她都不会,差事使然,她得看着他过完此生入轮回,自然是不会离开他,更不会背叛他。

    夭枝下意识摸向他垂落肩旁的乌发,格外坚硬,与她的柔软不同。

    他乌发垂落,眉目如画,这般温润无害,她俯身而去,给他安抚一抱,认真开口,“相信先生,必然不会离开你的……”

    我还能送走你。

    夭枝想到此,有些失落。

    宋听檐感觉暖暖的身子靠近,他微微伸手抱住她,声音又低又轻,只有一字却莫名很重,“好。”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1《玫瑰的故事》作者:亦舒 2《颜心记》作者:时音 3《交错的场景》作者:松本清张 4《月升沧海》作者:关心则乱 5《梦华录》作者:关汉卿 6《在暴雪时分》作者:墨宝非宝 7《长相思第二季》作者:桐华 查看图书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