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回门那天,店里上了排门,贴出一张红纸,"家有喜事,休业一天。"店堂里摆上供祖先的桌子,墙上挂着旧货摊上买来的画像,炳发拣了长得富态些的男女,补服的品级较低的。这也不算太过于,现在差不多过得去的人家都捐官。椅帔桌围是租来的,瓷器与香炉蜡台都是办喜事现买的,但是这钱花得心安理得。
亲戚已经都到齐了,吴家婶婶忽然来送信,说今天不回门,二爷不大舒服,老太太不让他出来,他向来身体单弱。炳发夫妇猜着这是避免给柴家祖宗磕头,当然客人们也都是这样想,一方面表示关切,也不便多问,话又回到新娘子身上,从小就看得出她为人,又聪明又大方,待人又好,是个有福气的人。吴家婶婶本来今天不肯来,说当着二爷和新二奶奶,没有她的坐处,现在没关系了,炳发夫妇忍着口气,拉着她留吃饭。菜是馆子里叫来的,冷盆已经摆在祭桌上许多时候,给祖宗与苍蝇享受。开饭另外摆上圆桌面,吴家婶婶一吃完就推有事,匆匆走了,不让柴家有机会对她抱怨。
大家都还坐着说话,街上孩子们喊了起来,"看新娘子,看新娘子呕!"不是我们家的?
一担担方糕已经挑到门口,一叠叠装在朱漆描金高柜子里,上面没有盖,露出一片刺眼的深粉红色糕面。柴家忙着放炮仗,撤台面,腾地方,打发挑夫,总算赶上轿子到门放鞭炮。两辆绿呢大轿,现在不大看见轿子了,这是特为雇的,男女仆坐着人力车跟着,下了车黑压压围上来。男佣把新郎抱了出来,背在背上背进去,一个在旁边替他扶看帽子,瓜皮帽镶着红玉帽正,怕掉下地去。炳发这还是第一次看见他妹妹嫁的人,前鸡胸后驼背,张着嘴,像有气喘病,要不然也还五官端正,苍白的长长的脸,不过人缩成一团,一张脸显得太大。眼睛倒也看不大出,眯缝着一双吊梢眼,时而眨巴眨巴向上瞄着,可以瞥见两眼空空,有点像洋人奇异的浅色眼睛。他先怔住了,看见姚家仆人驱逐闲人,他连忙帮着赶,赔笑张开手臂拦着。对不起,对不起,大家让开点,今天只有自己家里人。
大家也微笑,仍旧挨挨挤挤踮着脚望,这一会工夫已经围上许多人。新娘子跟在后面,两个喜娘搀着,戴着珍珠头面,前面也是人字式,正罩住前刘海。头上像长了一层白珊瑚壳,在阳光中白烁烁的,累累的珠花珠凤掩映下,垂着眼睛,浓抹胭脂的眼皮与腮颊红成一片,穿着天青对襟褂子,大红百褶裙,每一褶夹着根裙带,吊着个小金铃铛。在爆竹声中也听不见铃声,拜祖先又放了一通炮仗。两个喜娘搀着新娘子,两个男佣人搬弄着新郎,红毡上简直挤不下。
柴家雇来帮忙的人早已关上那扇门板,门口的人还围着不散,女人抱着孩子站着。有两个半大的男孩子叽咕着,"什么稀奇,不给人看。要不要到城隍庙去,三个铜板看一看。"三个铜板看一看,三个铜板看一看!去撵,一窝蜂跑了又回来,远远的在街角跳跳蹦蹦唱着。
里面另摆桌子,一对新人坐在上首,新郎坐不直,直塌下去,相形之下,新娘子在旁边高坐堂皇,像一尊神像,上身特别长。店堂里黑洞洞的,只有他们背后祭桌上的烛火。两个喜娘一身黑,都是小个子,三十来岁,叽哩喳啦应酬女家的亲戚,只听见她们俩说话。炳发老婆捧上茶来,茶碗盖上有只青果。"姑爷姑奶奶吃青果茶,亲亲热热。"
两个喜娘轮流敬糖果。"新郎官新娘子吃蜜枣,甜甜蜜蜜。"吃"欢喜团,团团圆圆。""新娘子吃枣子桂圆,早生贵子。"
坐了一会,炳发老婆低声附耳说:"姑奶奶可要上楼去歇歇?"
银娣站起来,跟着她上楼去,看见她自己房里东西都搬空了,只剩一张床,帐子也拆了下来,只铺着一张破席子。桌子椅子都拿到楼下去了,因为今天人多,不够用。她像是死了,做了鬼回来。姑奶奶到我房里去,这里没地方坐。
但是她仍旧进去坐在床上。炳发老婆在她旁边坐下来。她哭了起来。姑奶奶不要难过。姑爷虽然身体不好,又不靠他出去挣饭吃,他们那样的人家还愁什么?姑爷样样事靠你照应他,更比平常夫妻不同。姑奶奶向来最要强的,别人眼红你还来不及,你不要傻。"
银娣别过身去。姑奶奶不要难过,明年你生个儿子,照他们这样的人家,将来还了得?你享福的日子在后头呢。"
银娣脸上的胭脂把湿手帕都染红了。姑奶奶不要难过了,脸上又要补粉。我去打个手巾把子。
正说着,楼下忽然一阵喧哗,似乎是外面来的,吓了她一跳,连忙到窗口去看,是那班轿夫在门口嚷成一片。舅老爷高升点!舅老爷高升点
有人噔噔噔跑上楼来,是她大儿子。"爸爸说再拿点钱来,"他轻声说,站在门口等着。晓得了。我马上下去。
她走了,银娣才站起来,躲在窗户一边张看。门口人围得更多了。灰色的石子路上斑斑点点,都是爆竹的粉红纸屑。
一只梯子倚在隔壁墙上,有一个梯级上搭着一件柳条布短衫,挽了个结。是那木匠的梯子,她认识他的衣服。他一定是刚下工回来,刚赶上看热闹。小刘也在,他的脸从人堆里跳出来,马上别人都成了一片模糊。他跟另一个伙计站在对过门口,都背剪着手朝这边望着,也像大家一样,带着点微笑。所有这些一对对亮晶晶的黑眼睛都是苍蝇叮在个伤口上。她不是不知道这一关难过,但是似乎非挺过去不可。先听见说不回门,还气得要死。办喜事已经冷冷清清的。聘礼不过六金六银,据她哥哥说是北边规矩。本地讲究贵重的首饰,还有给一百两金子的,银子论千。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就当他们这样没见过世面,没个比较。她哥哥嫂嫂当然是拣好的说,讲起来是他们家少爷身体不好,所以没有铺张,大概也算是体谅女家。替他们代办嫁妆,先送到他们店里,再送到男家,她看着似乎没什么好。等过了门,嫁妆摆在新房里,男家亲戚来看,都像是不好说什么,连佣人脸上的神气都看得出。再没有三朝回门,这还是娶亲?还是讨小?以后在他家怎样做人?
她来到他家没跟新郎说过话。今天早上确实知道不回门,才开口跟他说他家里这样看不起她。你坐到这边来。眼睛瞎,耳朵也聋?
他沉下脸来,恢复平时那副冷漠的嘴脸,倒比较不可恶。
两人半天不说话,她又坐到床上去。坐在他旁边,牵着钮扣上掖着的一条狗牙边湖色大手帕,抹抹嘴唇,斜瞟了他一眼,把手帕一甩,掸了掸他的脸。"生气了?"谁生气?气什么?不要闹。嗳——!上床夫妻,下床君子。嗳——!再闹真不理你了。你今天不跟我回去给我爹妈磕头,你不是他们的女婿,以后正好不睬你,你当我做不到?"又不是我说不去。
但是她知道他怕出去,人杂的地方更怕。"那你不会想办法跟老太太说?"从来没听说过,才做了两天新郎就帮着新娘子说话,不怕难为情?你还怕难为情?都不要脸!怕有人进来。
他神气僵硬起来,脸像一张团皱的硬纸。她自己也觉得说话太重了,又加上一句,"男人都是这样",又把他一推。
他马上软化了。"你别着急,"他过了一会才说。"我知道,这都是你的孝心。"
归在孝心上,好让他名正言顺地屈服。于是他们落到这陷阱里,过了阴阳交界的地方,回到活人的世界来,比她记得的人世间仿佛小得多,也破烂得多,但是仍旧是唯一的真实的世界。她认识的人都在这里——闹轰轰的都在她窗户底下,在日常下午的阳光里。她恨不得浇桶滚水下去,统统烫死他们。
楼下闹得更厉害了。新的一批红封想必已经分派了出去,轿夫们马上表示不满。舅老爷高升点!好了好了,你们这些人,心平点,爷对你们客气,你们心还不足?"好了好了,舅老爷给面子,你们索性上头上脸的。看我们回去不告诉。舅老爷高升点!舅老爷高升点
老夏妈的阔袖子空垂在两边。她把手臂缩到大棉袄里当胸抱着,这是她冬天取暖的一个办法。在暗黄的电灯泡下,大厨房像地窖子一样冷。高处有一只小窗户,安着铁条,窗外黎明的天色是蟹壳青。后院子里一只公鸡的啼声响得刺耳,沙嗄的长鸣是一支破竹竿,抖呵呵的竖到天上去。
厨子去买菜了。"二把刀"与另一个打杂的在后院子里拖着脚步,在水龙头底下漱口,淘米,打呵欠,吐痰咳嗽,每一个清晨的声音都使老夏颤栗一下,也不无一种快感。
她在姚家许多年,这房派到那房,没人要,因为爱吃大蒜,后来又几乎完全秃了,脑后坠着个洋钱大的假发,也只有一块洋钱厚薄。亮晶晶的头顶上抹上些烟煤,也是写意画,不是写实。现在她在二奶奶房里,新二奶奶和别的少奶奶一样有四个老妈子,两个丫头,所以添上她凑足数目。
一个女孩子穿着粉红斜纹布棉袄,枣红绸棉裤,揉着眼睛走进来,辫子睡得毛毛的。"夏奶奶早。"她伸手摸摸白泥灶上的黑壳大水壶,水还没热。她看见手指染黑了,做了个鬼脸,想在老夏头上擦手。小鬼,你干什么?让我替你抹上。腊梅,别闹
腊梅看看手指比以前更黑了。"原来你已经打扮好了,"她咕哝着,在墙上一只钉上挂着的厨子的蓝布围裙上擦手。"不怪你下来得这么早,不叫人看见你装假头发。"别胡说,下来晚了还拿得到热水?天天早上打架一样。
腊梅把袖子往后一捋,去摸灶后另一只水壶。"这只行了。"她拎了起来。嗳,那是我的,我等了这半天了。大奶奶等着洗脸呢,耽误了要骂。二奶奶不骂?还是新娘子,好意思骂人?吓!你没听见她。哦?怎么骂?还不拿来还我?也有个先来后到的。厨子现在不知道在哪儿买油。在别处买二奶奶不生气?还要瞎说?快还我。你看你看,水泼光了大家没有。你拿那一壶不是一样?
都快滚了,嗡嗡响。"我怎么不听见?你耳朵更聋了,夏奶奶。
那女孩子把水拎走了,老夏发现她上了当,另一壶水一点也不热。厨房里渐渐人来得多了,都是不好惹的,不敢再等下去,只好提着壶温吞水上去。楼上一间间房都点着灯,静悄悄半开着门,人影幢幢。少奶奶们要一大早去给老太太请安,老太太起得早。
|